民航資源網2016年1月21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也許你覺得飛機座椅下的救生衣會在飛機水上迫降時挽救你的生命。但是實際生活中,在現代商業飛行中這并沒有發生。
雖然在水上或海洋上空飛行時救生衣是飛機的必備設備,但是由于救生衣設計上的一些問題,限制了其在飛機緊急迫降時的效果。他們很難從座椅下找到,在緊急情況下也很難穿好。2009年全美航空1549航班在哈德遜河迫降,機上150名乘客只有33人穿了救生衣。而其中只有4人正確的穿上救生衣、綁緊腰帶使其不會脫落。
2014年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致信FAA稱:“目前的標準沒有效果。在需要穿戴救生衣的緊急情況下,絕大多數旅客并不能正確的穿戴救生衣。”
安全專家稱,在大多數緊急迫降時,更重要的是盡可能快的先跑出飛機,以躲避可能發生的大火,而不是耗費寶貴的幾秒鐘時間來尋找并穿上救生衣。實驗室測試以及實際的迫降事件都顯示,旅客將會放棄尋找救生衣而是逃離飛機。
只有在得到水上迫降的提前警告時救生衣才會真正有用,比如飛機失去動力從高空向水面滑行時,旅客有時間在座位上找到救生衣并穿好。2013年FAA稱表示,其對救生衣的測試要求是基于“有計劃的水上降落”。
數十年以來,大部分水上降落都是突如其來的,而不是有計劃的。這不是說這不可能或不會發生,而且安全專家也表示救生衣仍然是有用的。此外,這還有一定的心理作用:旅客會認為在海洋上空飛行的飛機不配備救生筏之外的其他漂浮設備是十分荒謬的。
NTSB前調查員Greg Feith表示,全美航空1459的水上迫降解釋了為什么需要救生衣:87人被從飛機機翼上救起,否則他們可能會死在冰冷的水中。“如果你在迫降上幸存下來,然后身處水里或者客艙已經被水淹沒,那么你需要所有能幫你浮在水面的東西。”
每件救生衣重約1磅多,一架中型客機攜帶約200磅的救生衣。這一重量增加了飛機油耗和排放量。當航空公司使用iPad代替紙質航圖時節省了大量燃油。如果美航、達美、美聯航等大型航空公司去除了救生衣,那么其一年可以節省超過100萬加侖的燃油。
運輸專家Robert Poole表示,對于燃油和排放而言,這不是一個小數字,值得對其進行成本效益分析。
此外,還有一個成本:在每天開始時以及每次水上飛行之前,空乘都需要檢查每個座位下是否有救生衣。因為一些旅客會偷走救生衣作為紀念品。
不過航空業并沒有敢放棄救生衣。觀察人士稱,冒著威脅旅客安全來節省一點成本而帶來公關危機并不值得。
NTSB指出,在哈德遜河迫降中,77名旅客在疏散時拿著坐墊。對于旅客而言,“您的座椅坐墊可以作為漂浮物”這樣的安全提示已經在腦海里根深蒂固。NTSB稱,45名旅客拿著自己的坐墊,27人拿了別人的坐墊,還有5人找到了漂浮在客艙里面的坐墊。
寒冷的水溫會迅速降低人體體溫,即使是年輕人和身體強壯的人,僅僅依靠一個坐墊也是不可能的。
只有2名旅客在飛機觸水前穿上了救生衣,10名旅客稱在飛機落水后穿上了救生衣;21人表示是在疏散時或疏散之后拿到了分發的救生衣。機長蘇倫伯格及副駕駛斯凱爾斯都表示,他們意識到旅客疏散時沒有救生衣,他們從客艙里抓住一疊救生衣分發給旅客。
NTSB稱,這次迫降證實了此前的研究,旅客需要7至8秒甚至更長的時間來拿到救生衣,但是大部分旅客不會花費這個時間尋找,尤其是在客艙開始進水的時候。
多年來航空業一直尋求穿戴更容易的救生衣。FAA當前的要求是一個成年人在座位上能在15秒內穿上救生衣。
在哈德遜河迫降事件以及NTSB建議后,FAA民用航空醫學中心對多種不同設計的救生衣就行了測試,以找到穿戴更簡單、更快速的救生衣。該中心研究人員設計了一款拉鏈式充氣救生衣,更像衣服,旅客更熟悉也更容易穿戴。
FAA首席客艙安全調查員Cynthia McLean表示:“我們發現旅客不能在要求的時間內穿好救生衣。”在緊急迫降時最好的建議是不要管救生衣,應該盡快離開飛機,防止火災風險。
她仍然認為飛機需要救生衣,在有計劃的水上迫降時使用,即使很少。
NTSB前主席James Hall稱,海事安全使用的救生衣已經極大地改進了。雖然商業航班中救生衣還沒有挽救旅客生命的記錄,但是在直升機還有小型飛機事故中救生衣已經挽救了很多落水乘客。“只要飛機是在水域上空飛行就應該有救生衣。對我來說,這是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