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因為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識才能真正記牢。心理學研究表明:以理解為基礎的記憶,效果大大優于機械記憶。什么叫理解?理解就是把要學的新知識與自己頭腦中已有的舊知識聯系起來,從而產生對新知識的內在意義的認識。譬如我們看到一組數字1919.05.04,一下子就與我們頭腦里已有的關于“五四運動”的知識聯系起來,這時的一串數字就不是抽象的數字,而是一段特定的歷史。通過這種聯系,我們就會牢牢記住這串數字。應考復習中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們記憶,讓我們深刻理解它們,準確記憶它們。
2.要有任務意識,因為適當的壓力可以避免隨意性并強化復習效果。在一天中大腦最清醒,思維最活躍的時候,復習記憶那些較抽象、較艱澀的知識,而且加大容量;在比較疲倦,精力不夠好的情況下就要適當減少任務。任務一旦確定后,就要集中精力,強化注意,活躍大腦,保證完成任務。許多同學實踐證明,集中注意讀兩遍遠遠勝過隨隨便便讀十遍。
3.要及時復習,因為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后慢。一般有四種方式:
(1)過電影復習法,也叫嘗試回憶法。
當天晚自習或睡覺前,將老師講過的知識要點、重要細節、關鍵步驟、主要方法,按照講課的先后順序再現一遍。這種方法實際上是在自己檢查自己,逼著自己進行思維活動。這種方法的益處至少有以下四個方面:
①可以檢查課堂學習的效果。在嘗試回憶的過程中,如果能夠正確回憶出課堂學習的全部或大部分內容,這就可以證明自己的預習和課堂學習的效果是好的。為了正確地檢驗自己的預習和課堂學習的效果,在開始嘗試回憶時,最好先不要看書或聽課筆記,等到想不出來的時候再看書或聽課筆記。為了加深記憶,還可以一邊想一邊把主要的內容寫出來。這樣效果會更好。
②可以提高記憶能力。由于嘗試回憶是一種積極的思維活動,它可以把自己學過的知識,在尚未進入遺忘狀態之前,就在頭腦里再現了一遍,這當然有利于記憶的保持。
③可以提高閱讀和整理筆記的積極性。通過嘗試回憶,把課堂學習的內容在腦子里再過一遍,記住的往往是自己已經懂得的,沒有記住的正是自己沒有掌握的,這說明記憶恰好是對學習效果的檢查。對于那些想不出來的學習內容,自然就會急著去看或查找筆記。這樣,就激發了看書和整理筆記的積極性,并自覺地將忘記的內容作為復習的重點,使得復習有針對性。
④可以培養思維的能力。嘗試回憶時會反省思維的過程,還要概括課堂學習的內容。而一旦想不出來,還要千方百計地尋找回憶的線索,這無疑是在做“記憶體操”。因此,一個經常嘗試回憶的學生,不僅記憶能力會有所提高,而且思維的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