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焦慮的家長常常追問:未來教育的趨勢到底是什么?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在2016新教育國際論壇上大膽設想了關于未來教育的15項變革。他指出,無論教育如何變革,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幫助每個人成為更好的自己。而父母也是教育的同行者,和孩子一起成長。
文 | 朱永新 編輯 | 李臻
我今天講的這15個關于未來教育的變革,大家可能看起來有點異想天開,但是我要說的是,凡事皆有可能。
我記得大概2年前左右,我在一個內部會議上講我對于未來的展望,一個教育機構的老總問我,朱老師你說的這些東西什么時候能夠實現?我說什么時候能實現,取決于我們怎么去做,我們已經站在門口,你敲開門就是一個新的世界。
我今天講的這些內容,其實已經悄悄地在世界各地或者以顯著的形態,或者以隱性的方式在出現。
1、未來的學校將成為一個學習共同體
第一個可能性,未來的學校將成為一個學習共同體。也就是說它會有一個一個的網絡學習中心和實體學習中心,共同構成一個學習社區,所以,學校的概念會被學習社區的概念所取代。
比如新教育有3000多所學校,有可能成為未來中國最大的學習共同體,每個學習中心都有自己鮮明的特色,我們根據它最優的可能性,在共同體的學生中流動。
比如我這個月我們在溫州翔宇來學燈謎,那個月我會到北京中學,去學北京文化,這樣一個學生他的學習空間打破了傳統的概念。我們一開始先打破常規的教學,利用我們的暑期長假、節假日這么干,所以這是一個可能性。
2、沒有固定的開學,沒有固定的畢業
沒有開學的時間了,不是像現在這么刻板,現在我們規定7歲入學或者8歲入學,這個實際上是很不合理的,9月1號就自動上學,所以很多父母親就剖腹產提前生,其實同樣是8歲的孩子或者同樣7歲的孩子,他們的個性發展、心理特征、認知水平是完全不一樣的,為什么有的學生5歲入學,為什么有的可以9歲入學呢,所以他今后可以更加的彈性化,更加人性化,更加滿足了學生的身心發展的可能性。
其實現在我們這樣一種學校的方式,因為我們的資源配置政府它受學校規模、教師人數、學??臻g等多方面的問題限制。所以畢業也是這樣,很少有提前畢業,沒有提前畢業的機制,未來沒關系,你什么學完什么時候就可以畢業,我定期的舉行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我也隨時完全隨意的舉行畢業典禮,所以整個的學習時間會發生一個根本的變化。
3、學習和上課的時間彈性化
現在我們的學生學習時間是不固定的,每天早晨8點開始第一節課,你遲到就要受罰,你下學幾點放學。未來沒有必要,因為人本身他有不同的生物鐘,有的人起的很早,有的人起的很晚,完全可以根據我們的需要,甚至你不用到學校學習,為什么一定要到學校去學習呢?
我可以預約,可以跟老師預約,我只要解決我這個課程里面的一部分就夠了,其他的問題我自己回去掌握,50個人在一個教室里,一部分學生完全已經懂了毫不感興趣,坐在里面很難受,另外一部分人聽不懂,不知所云,教師很難照顧到所有的學生所有問題都能夠得到解決。
未來會更加彈性化,我們可以采取預約的方式進行學習,可以采取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
4、未來的教師將成為自由職業者
未來的教師會成為自由職業者嗎?當然是有可能的,因為今后教師可能以學科為單位,組建課程公司。
我在北京海淀區跟教委主任討論,因為他們現在教師編制很緊張,我說你可以采購,現在我們很痛苦,在學校里面學了外語,放學還要去新東方補習,在學校里面學了數學,放假的時候還要去補數學,太浪費了,現在你想解除一個教師那多難,未來不會,未來競爭會更加激烈,所以教師我相信,當然很多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不是像現在這樣的課堂里面單向的,更多的是成長伙伴的角色。
當然教師始終是很重要的,因為排名前10的精英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是排名后的30倍以上。
▲朱永新 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5、政府買單和學習者買單并存
未來教育付費的方式會普及?,F在我們知道義務教育政府包了,而且是不允許辦營利性民辦學校,政府在教育中的投資也越來越大,但是很有意思,前年世界教育創新組織WIS它們做過一次調查,調查發現未來私人為教育買單的經費會大大增長。
為什么?因為政府它永遠不可能滿足所有,政府只能提供基本的公共產品服務,只能保證最基本的教育內容的提供,那么大部分的人,未來更需要是個性化的服務,所以未來是一種政府買單和學習者買單的共同買單的這樣一個方式。
6、學習機構一體化
其實這個問題我前面已經涉及到了,現在大家一個很重要也很痛苦的問題,尤其是在北京,北京遇到的幾乎90%以上的孩子都要進行課外培訓,為什么?其他人做了你不做他會很不安全。
那么未來呢?未來其實沒有必要。比如我就有一個很好的朋友,他在整個高三期間就沒有進高三的課堂,在整個高三期間就是在“好未來”學習,完全是個性化,當然他為此付的錢有很多,但是未來可能就不一樣了。
機構打通了,沒有必要再把教育機構分成培訓機構、學校、網絡機構,所有的機構都變成學習中心,那么政府認定了合格的學習中心,是可以為他們買單的。
因為政府買單的經費是恒定的,那么想騙錢的學習中心,自然就沒有滲透的空間了。所以,學生沒有必要疲于奔命,一放學就要到學習機構去,以后可以覺得數學在哪里學最合適、藝術在哪里學最方便就去哪里,把選擇權更多地交給學生。
7、網絡學校會越來越多
今年4月到美國看了一所網絡高中,這個網絡高中的學生全部在網上學習,沒有實體學校,他們學習成績600名學生每星期2天課程學習。
過去我們很擔心的說學生在網上社交怎么辦,這個不用擔心,他們自覺組成了文化club,他們自己玩,他們自己約定,我們今天到斯坦福去學文學。
這些伙伴都用網絡的方式,那么這樣他就完全可以實現,所以網絡學校在國外已經不是很遙遠的存在了,那么今后為什么我們不能有這樣的網絡學校呢?為什么我們不能給這樣的學校發許可呢?當然可以。
8、游戲會發揮很大作用
有一位學者講了很多因為游戲學習各種各樣的人文科學等,非常有意思,其實是完全可以做到。
現在中國也有不少教育軟件公司,研發了一整套的整個基礎教育的游戲軟件,所以在游戲學習過程當中他需要為個體精心設計使命,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不再是簡單的,而是像游戲攻關一樣能有成就感。
9、學習內容更加定制化和個性化
課程的卓越性決定了生命的卓越性,所以用什么樣的課程教育我們的孩子,將在于我們培養什么樣的孩子。
我一直認為傳統教育有很大的問題,就是統一化,所以未來我覺得會進一步整體降低教育的統一化,減少脫離社會生活脫離個體生命的要求,降低難度以后,那些天才學生優秀學生,國家可以通過另外一個方式培養。
在世界上其他國家他們有自己的天才教育體系,未來的一人一課表是真正地在對人的身心發展和潛能進行診斷的情況下,幫助個人建立屬于他自己的知識機構的過程。
10、學習中心小規?;?/p>
我今年同樣在舊金山看了一所Altschool學校,這兩所學校都是小規模,一屆只招幾十個人。
Altschool學校是谷歌的技術總裁創辦的一所學校,當時他8歲的孩子想進學校,他沒有找到就自己辦了,完全用現代的信息技術、大數據來統計學習過程。
每個學校就是兩百人左右,而且是幼兒園一直到中學,你想想這樣的規模所有的老師所有的孩子,他像一個大的家庭一樣,所以他整個的人文氛圍,整個的社群關系會進一步的更融合,大規模的學校工廠式的制造人才的現象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現在很多教育集團還在拼命蓋大規模的學校,這種思路我們要轉移。
11、未來文憑將會被課程取代
現在大家都很看中文憑,很多人認為985、211,還有世界名校,很多外資企業和中國的大型企業,不是自己學校的根本看都不看,就是這樣,很勢利的,文憑是通向這個世界的通行證。
未來文憑沒有那么重要,因為一個學習中心學完了以后,你能說的清你在哪里學了什么嗎,你說在北大學習了中文,在清華學習了物理,在斯坦福學了數學,可以,我作為用人單位就需要你這三個證書就可以用你,為什么要你的文憑呢,因為你這三個課程證書比你在一個學校學的都牛。
12、考試不為選拔,而是為了幫助
現在的考試是以選拔為特征的,是以誰是第一、誰是第二,其他人都是失敗者。
未來不是這樣,我評價的功能不是為了選拔,而是為了診斷,是為了幫助告訴你,你在學習過程中發生了什么,用大數據的課程記錄和跟蹤你這個過程,幫助你分析,你在哪個方面有差距,在數學學科哪個方面有提升的空間,這樣幫助每個人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修正自己的學習方法,讓他取得更好的學習過程。
未來的評價不是看我們到底考了多少分,而是看你真正學到了什么,分享了什么,建構了什么,創造了什么。
13、家校合作共育
家庭在學校中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我們在座的校長們、老師們,真的要放下身段來好好地向家庭靠攏,要好好地把父母作為我們教育的同行者,共同幫助父母成長。
當一個孩子來到我們學校的時候,當一個孩子進入學校大門的時候,他的認知風格、行為特征、學習能力已經初步形成。
你要知道你教會了父母,比教會了孩子更重要,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他的力量遠遠大于學校本身教育的力量,孩子有多少時間是在家庭里,有多少時間是和父母一起渡過。
14、課程會進一步指向真善美
新教育以生命教育作為基礎,我們把人的生命分成自然生命、社會生命、精神生命,拓展生命,讓人的自然生命更長,讓人的社會生命更寬,讓人的精神生命更高。
用一門課程整合生命的最核心的問題。比如歷史課,美國人曾經講過凡是谷歌上有的東西就不要教了,那么教什么呢?歷史情懷、歷史藝術、歷史責任,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家族的成長歷史,通過自己學校的成長歷史,最后發現我自己在歷史中的定位是什么,我怎樣發揮我自己的作用,為這個世界為這個人類有所創造。
最后一個問題,教育隨便怎么變,宗旨永遠是讓每個孩子過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教育最終的目的永遠就是幫助每個人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