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長征勝利80周年。為了推動“長征精神”在新時代青少年中的傳承,也讓各界委員了解我國基礎教育一線的發展變化,11月16日,由本刊編輯部和北京市朝陽區教委聯合舉辦的教育之春總72期“感受發展、走近朝陽”系列沙龍,邀請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各界專家走進北京市朝陽區芳草地國際學校,了解這所學校前后持續18年中關于長征精神傳承的實踐探索。
全國政協委員、火箭軍政治工作部原副主任、中國文聯原副主席張西南,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第306醫院原副院長、中央軍委保健委員會會診專家牛忠英,新中國第一批少先隊員、中國關工委副秘書長李啟民,“知心姐姐”、中國關工委專家委員會委員盧勤,首都文明辦未成年人工作處處長常建軍,北京市朝陽區文明辦副主任楊曉昇以及北京市課程中心研究員李群等等各界專家以及來自朝陽區基礎教育界校長百余人參加了沙龍,來自首都各大媒體的記者參與了報道。
“感受發展、走近朝陽”系列是教育之春沙龍依托具體案例開展的嘗試,意在引導全國政協委員與社會各界人士走近基層、走進校園去感受、發現校園中已經或者正在發生著的變革,從而為委員履職參政提供參考和借鑒,為教育的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該沙龍得到了許多全國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專家的支持,此為走近朝陽系列沙龍的第7站,在此之前沙龍已經先后組織嘉賓走進朝陽區呼家樓中心小學、白家莊小學、朝陽實驗小學等教育一線。
★
教育的本質,就是通過知識、體驗等載體,讓學生獲得知識、方法、能力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不只是教知識,而是讓學生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獲取認識世界的能力。
長征,是我國歷史上紅軍給現代教育提供的生動的教材。芳草地國際學校抓住了這個難得的教材,并圍繞該主題進行了精心的課程設計。語文教師和音樂教師打破了慣用的40分鐘,而是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合作展現了《長征組歌之過雪山草地》主題課程,在老師的遞進式提問引導下,學生展開了合作探討。
在這個課堂上,老師們不是單方面的傳授知識,而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匯報、朗誦、表演等形式將語文、地理、歷史、數學、音樂等多個學科融入課堂教學中。課上,孩子們展示了許多自己從網上下載、從博物館拍來的照片。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從小就要學會解鎖、收集、分類處理問題的能力,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而且,通過這一系列過程的參與,每個孩子們都有所收獲。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孩子們又突出了強化、自我教育的過程,從而提高了自我,實現了自我教育。
從學科角度來看,這個綜合課程非常明確地體現了語文、數學、歷史、地理、音樂等多個學科的元素,讓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擁有了知識的獲得感。
譬如,將語文、音樂整合在一起,語文詩歌課講完之后,音樂課作為結束,這樣不僅讓學生學會了詩歌表達、小說表達、數學表達、音樂表達的技巧,還能給學生一個強大的內醒教育,讓孩子們了解不同的表達方式,而且不同的方式有著不同的表達意蘊。
除此之外,這個綜合性的課程還有育德的功能,而不是德育。即培養了孩子們堅強的意志、品質和情感的追求。譬如,讓孩子通過音樂來感知長征精神。因為音樂也是一種語言,是通過節奏、速度、強度、重復,對情感的表達,因此它既不同于語言、數學的表達,也不同于科學的表達,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而且,音樂課上強化了工具意識,老師用兩種不同的樂器演奏,給孩子們帶來了不同的效果。特別打動我的是,音樂老師帶領孩子們進行合唱之后,匠心獨運地把歌詞去掉,用鋼琴演奏,讓孩子們用耳朵聽、用心靈感,體會有歌詞和沒歌詞所帶來的別樣的震撼,提高了生命個體對音樂藝術的審美欣賞能力。
教師的教法也處處體現對學生靈性的尊重,對人格的尊重。孩子們收集的資料不同,展現的方式不同,而教師沒就某一個知識點進行強化,而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孩子進行鼓勵和肯定。因為,每個孩子的靈性不一樣,聰明程度不一樣,個性愛好不一樣,但每個人的個性都被得到尊重。所以,在師生內心實踐方法的交互中,讓孩子們在課堂上有一種美的享受。
所以,我們不要簡單地“就德育做德育”,而要把德育融合在課程整合當中,通過課程的深度整合,從而達到立德樹人、減負提質的教育效果。
(作者系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