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強勁的北風吹遍大江南北,這股寒流在三門峽遇上了高空云層的水汽,雪片紛紛揚揚落下,封鎖住了三門峽的道路。
今天,三門峽市的每一所中小學都空空蕩蕩,但學生們仍在進行充實的課程學習。他們在哪里上的課?
突降大雪,停課不停學
11月23日零點,三門峽市教育局發出緊急通知,全市的中小學臨時放假一天,并表示:“有條件的學校,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在線學習。”
一接到停課通知,互加計劃的成員與三門峽市的老師們積極響應,經過連夜的備課、梳理,于凌晨3點推出了為全市中小學生“眾籌”的《三門峽CCtalk網絡課程云課表》。據悉,直至凌晨5點還有老師在為這“不期而遇”的網絡課程備課。
《三門峽CCtalk網絡課程云課表》從早上7:40的《彩虹花晨閱讀》課程開始,排到了晚上19:40,語數英等基礎課程一門不落,音樂課、晨讀課豐富多彩。三門峽眾多“網絡名師”接力上課,兼顧各個年級的學生,為學生提供了隨時隨地上課的機會。
大雪來襲,學生用ipad聽課
互聯網將傳統學校與優質教育資源進行鏈接,不僅拉近了區域間的教育差距,更激發了一線教師對于改變傳統教育現狀的信心與決心。在過去的三個月內,互加計劃已經為三門峽市的大批一線教師提供了持續的線上培訓,助力這些教師將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和互聯網結合,為傳統學校的課堂注入新活力。
互加計劃是互聯網學習平臺滬江于2015年推出的中小學公益課程項目,希望通過互聯網學習方式,推動教育公平化發展,讓輕量級、高效率、大規模、可持續的教育公益成為可能,助力傳統教育變革。
在上周剛結束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作為大會在互聯網教育領域唯一的官方合作伙伴,滬江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嘉賓和觀眾分享了互聯網促進教育創新發展的探索和實踐。
大會期間,滬江創始人兼CEO伏彩瑞在接受CCTV采訪時表示,互聯網教育打破了地域的概念,讓學習變成了無時無刻、隨時隨地的事情。
互聯網+教育,教育的未來式
其實,傳統課堂移步互聯網平臺、學生隨時隨地聽課的模式,前幾年在國外就已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運用。
2013-2014學年,美國第安納州的州政府給了學校一個“在線選擇”,允許40所中小學在大雪天或極冷的天氣讓學生在家里繼續學習。在俄亥俄州,每個學校最多可以使用3個在線學習日,僅2013年就有156所傳統公立學校向州教育部提交了數字課程計劃,占全州公立學校近30%。
互聯網+教育的方式,是否會成為未來中國傳統教育的另一種方式?
夏季東南沿海頻繁的臺風,寒冬時節在北方肆虐的強降雪,這些都是傳統學校教學過程中的“攔路虎”。學校正常上課,不免為學生上下學途中的安全擔憂;就此停課,又擔心教學工作跟不上進度。
學生在家進行互聯網學習
這次三門峽市面對暴雪引發的臨時停課的應對措施得到了學校、家長、社會的一致認可和鼓勵,借助互聯網平臺做到“停課不停學”或將成為未來中國傳統教育的變革范本。
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翔宇教育集團總校長盧志文談到:“對于互聯網改變世界的力量,我認為有三點,即理念的力量、機構的力量和科技的力量。互加計劃讓這三個力量共同作用,既有先進的理念做指導,又有科學的機制做支撐,更有互聯網技術,匯聚教育當中的精英。”
未來教育學者魏忠則認為,評判在線教育好不好的標準在于是否可持續、可重復,是否能夠提升、甚至張揚人性的優點,能否讓老師更有尊嚴。
互加計劃不僅為課程的教授提供了平臺,并與夏加兒美術教育、鯊魚公園兒童科學等機構合作,為偏遠鄉村學校的孩子輸送大規模、可持續的優質素質課堂。同時,攜手21世紀教育研究院、蒲公英教育智庫、言愛有限公司等單位,為一線教師隊伍提供系統的線上培訓,讓“互聯網+教育”的理念輻射更多的人群,為更多的學生帶來更豐富、更優質的教育資源。
經過一年的發展,互+計劃已經連接起全國近30個省份的上千所中小學,舉辦上萬次直播課程與活動,受益老師超過3萬名,影響50多萬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