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高考改革方案中,除了高考、學業考,還有一項綜合素質作為評價學生的重要參考,教育專家認為,目前來說,如何應用好綜合素質評價還是一道難題,但是這項改革對更全面評價學生邁出了重要一步。請聽報道。
上海已建立起一套信息化系統,全面采集學生在高中3年的綜合素質信息,包括思想品德表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等等。今年秋季新學期起,綜合素質評價就將在新高一學生中采集信息,學生對此普遍歡迎:
【綜合素質評價加入高考當中,很真實的反應同學的學習狀況,好的學生最主要的不是好的成績,而是很好的綜合素質。只有一個有個性的學生檔案,才能讓高校發現學生的特長,潛力所在】
2017 年,高中生綜合評價將逐步在高校招錄中使用。各大高校將提前公布應用方法,推動這套評價信息在自主招生等方面探索應用。不少教育專家談到,構建綜合評價系統是這次高招改革一大亮點,符合基礎教育的素質導向;不過,這也是改革難點,如何讓高校、中學更好適應非分數評價體系,在自主招生中取得應用實效,還需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曹楊二中校長王洋認為:
【目前來講在操作方面,一定要等高校具體要求才好給學生進行具體引導,第二個是做好綜合素質評價,要讓綜合素質評價有用,就是你記錄的內容是大學想要的,只是學生自我展示、可用度不高的話,時間長了就沒用了,一定要加強大學和中學之間的合作】
浦東中學校長倪瑞明進一步談到,綜合素質評價還有一項重要功能是推動中學素質教育。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評價的目的不是完成表格,應該是引導學生完成自我規范和相關的準備工作,把高考改革的導向變成學生自我約束和要求】
在如何使用綜合素質評價信息上,上海積極穩妥推進,這些記錄以寫實性為主,同樣強調公平,不僅有校內教師評價,也有社會實踐基地等實踐場所評價,評價進行公示,接受各方監督。原上海大學副校長葉志明說:從這些改革來看,折射出明顯的人才培養和選拔理念的變革,衡量、選拔學生不再只看重智育因素,注重學生的品德、個性、素質、能力的多個維度。
【這一部分首先是要有了,有了比原來沒有就進了一大步,因為人的整體評價并不是一個定量的評價,用綜合素質這一塊的一些描述或者一些記錄啊,使得選拔人才更加科學,更加合理。從公平來講,公平的內涵比原來提升得多,更加完善更加全面的來評判一個人,這個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