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這進一步明確了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高校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一個基本內容和重要條件是推進制度創新,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為此,首先必須深刻認識高校的組織體系和權力結構特征,努力構建黨委、行政和學術機構耦合運行的內部治理結構。這也是高校當前和今后較長時期的一項重要任務。
深刻認識高校黨委、行政和學術機構的不同性質和運行方式。我國高校是學術機構,同時還是事業單位,是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的組成部分。在高校內部,存在黨委系統、行政系統和學術系統,它們具有不同的性質和運行方式。其中,對于學術組織來說,高校為完成特定的學術管理任務,依法授權由學術組織行使審議、評定學術事項的權力;學術組織成員獲得授權的依據是其專業知識和學術行為能力,其權力的運行實行委員會制,遵循民主議事規則和自下(院系)而上(學校)的議事程序。對于行政機構來說,由校長及其行政系統行使行政管理權力,它依托于特定的管理崗位并以職位的形式表現出來,具有嚴格的自上而下的特征;其權力的運行遵循“首長負責制”。雖然行政管理可以采用會議形式進行集體決策,但行政首長對最終決策負責。對于黨委來說,黨對學校實施統一領導,領導的主體是黨的高校基層委員會;實行民主集中制,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以委員會的形式進行集體決策,少數服從多數,個人服從組織,下級組織必須堅決執行上級組織的決定。
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我國高校的法定領導體制,符合國情,必須長期堅持和不斷完善。第一,深刻理解黨委領導的內涵。高校黨委是學校改革發展的領導核心。黨委領導是全面領導,黨委對學校工作總負責、負總責。第二,準確把握黨委領導與校長負責的關系,明晰行政權力的作用領域。一方面,黨委領導是校長負責的前提和基礎,行政系統行使行政權力需符合黨的教育方針,符合黨委制定的戰略部署和基本政策,重要事項需向黨委匯報或由黨委討論決定。另一方面,校長負責是黨委領導的重要實現形式,黨委支持校長獨立行使行政管理職權,將黨委的決策意圖轉化為行政意志和全校的實際行動。在這方面,行政權力的作用領域非常明確。第三,完善黨委和行政的議事規則和工作制度,推進黨委和行政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
建立健全學術管理體制。學術管理包括以學術權力為背景的管理和以行政權力為背景的管理。學術權力的作用主要是按照學術發展規律管理學術事務,保證學術決策的科學性;行政權力的任務則是充分尊重和發揮專家學者在學術管理中的主體作用,并為其科學決策提供協調和條件保障,及時組織開展學術決策的實施和調控。不可否認,目前我國高校學術管理的行政化傾向還較重,行政常常包辦學術事務。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針對學術管理的特點進行體制機制創新。第一,明確界定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運行領域,規范學術管理中的行政權力。像學校發展規劃、學科專業建設規劃、科學研究規劃、人才引進與培養政策這類事項,決策涉及面廣、綜合性強,對學術發展有重大影響,理應經過有關學術組織審議,但最終決策應由校長決定或由校長提交黨委研究決定。像教學研究課題的審議、立項和教學成果獎的評定和推薦,科學研究課題的審議、立項和科研成果獎的評定和推薦這類事項,決策內容相對單一,可以由有關學術組織根據學校制度規定,在集體審議的基礎上形成決議,經公示后直接生效。第二,加強任務型學術組織建設。一方面,建立健全校學術委員會、學位評定委員會、教學委員會及學院教授委員會等各種任務型學術組織,賦予其相應的決策權力,使之成為學術人員參與學術決策的重要平臺。另一方面,加強學術組織的自身建設,盡快制定或修訂各級各類學術組織章程,用制度規范學術組織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