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教學業績評價關注學生發展
在對教學業績評價中,語文、數學教師教學業績由卷面成績、學科素質抽查、主題性學習、書寫習慣四部分組成,尤其將學生成績進步幅度以一定比例納入卷面成績。學科素質評價體現了對學生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的評價,如語文學科主要抽查學生課外閱讀和學生誦讀,教師每學期初要給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書目,學生可自主選擇。誦讀則以校本教材《適度教育經典誦讀自助餐》為主。數學學科重點抽查學生的計算和思維能力。主題性學習評價含活動方案、資料積累、成果展示三部分。書寫習慣就是將學生書寫情況計入考試卷面分。綜合科教學業績由學生學科素質展示、興趣小組活動情況、課堂教學秩序和業務負責人評價四部分組成。另外,學校還把學生近視率納入對年級組的評價。“進步幅度”評價使教師開始搶著接“差班”,而“學科素質”評價,促使所有任課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學科素質的培養。
教學素養評價營造學習氛圍
對教師的教學素養評價從教學基本功、寫作、信息技術和學科素養四個方面進行評定。如“學科素質”重點評價一線教師必備的專業素養和學科特長,各學科公共評價項目含專業知識、案例分析、教學設計和即興演講,各個不同的學科還有單列的評價項目,如語文評價教師的朗讀、欣賞、書寫和閱讀,數學評價計算、書寫、教材分析和問題解析等。這項評價方法使得不少老師產生了危機感,大家紛紛對照評價項目“查漏補缺”,學校形成了再學習再提高的濃厚氛圍。
結構工資發放體現優績優酬
該校的結構工資由崗位工資、獎勵工資和特殊津貼三部分構成。崗位工資包括崗位定量工資和工作量差額工資。其中工作量差額工資就充分考慮了一線教師的超工作量如何和結構工資掛鉤的問題。獎勵工資是按照年級組、處室的考核辦法,評出優秀、良好、一般等次,再依據對教師的考核方案,從“師德、教績、基本功、出勤”四項核算出每位教師的平均分。學校的“特殊津貼”發放則充分考慮班主任、輔導員、年級組長、體育教師、職員等特殊崗位的結構工資兌現問題。為了激勵教師在各個方面作出突出貢獻,學校特設“特殊貢獻獎”。學校每學年都要實行學生、家長評教,并將結果以一定比例納入對教師師德的評價。
年級組工作評價凝聚團隊意識
年級組工作評價實行年級組千分制管理。各處室分別制訂對年級組的工作評價實施方案,內容涵蓋了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為了縮短同一年級各個班教學成績的差距,學校在對年級組的教學成績評價中,嘗試運用“離散度”。所謂“離散度”,是指年級組內平行班教學成績的之間的差別程度。這一新的評價方法,使同一年級各個班優者更優,差者不差。年級組整體評價方案的實行讓每位教職工都意識到自己工作的優劣與否,不但影響到自己的個人評價,更直接影響到年級組的整體評價,無形中就增加了一份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