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呂建建議,在國家層面做好頂層設計,制定政策,統籌資源,選擇若干所高水平綜合性大學試點,進一步創新培養模式,以本為基,本碩聯動,堅持開放合作,加強交叉復合,培養能在國際舞臺上講好中國故事的未來領袖人才。
據呂建介紹,在當前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下,在全球疫情仍未平息的情況下,這個話題更具有重要意義和緊迫性。但在當前,相關的高水平人才培養仍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短板,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無法滿足國家的需求,特別是缺少既具備優良專業背景,了解我國國情,又能熟練運用外語、通曉國際規則,未來可以掌握話語權的高素質領袖型人才。
以參與國際組織為例,國際組織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平臺,參與國際公共政策制定是表達中國國家利益的重要渠道,當前中國人在國際組織中任職人員數量少、職位低和影響力小,與中國的大國地位很不相稱。
因此,呂建建議,高校應加強國際組織等相關急需學科專業人才的培養;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引領,加大雙語種或多語種復合型國際化專業人才培養力度。但面對新形勢,需要進一步將培養國際化領袖領軍人才作為戰略工程,加大對一流高校培養國際化未來領袖人才的指導,過開放合作和交叉復合,選拔和培養能在國際舞臺上大顯身手的未來領袖人才。
他也建議建立國際化領袖人才培養基地。遴選若干所基礎好、水平高的綜合性一流高校作為試點,建設國際化領袖人才培養基地,統籌資源,加強投入,構建平臺,創新模式。
“根據國際化領袖人才培養的需求,僅僅本科階段的培養是無法達成培養目標的,需要探索建立本科-研究生的長周期培養機制。”他建議,在本科階段仍以專業背景學習為主,從遴選出的有潛質學生中,有針對性地加強外語(不僅是英語)能力培養,以及中國國情、國際政治、國際組織等方面的課程訓練。在研究生階段,著重圍繞國際組織和全球治理等進行相關學習,通過中外聯合培養和建設全外語課程體系,做好與國際領袖人才培養緊密相關的特色培養項目,特別加強國際化的實戰訓練和實習實踐。
對于如何加強政策保障,他舉例說,在學生培養方面,制定相關政策保證本科-研究生的順利轉段,本研貫通培養,完成長周期學習。在基地遴選-培養等各環節加強引導,鼓勵各有側重地形成特色化方案,對基地增加資源供給。探索積極的培養和就業鼓勵政策,鼓勵優秀學生加入未來領袖人才的培養。
例如,對經基地推薦參加國際組織等機構實習的本科畢業生,可在一定時間保留研究生推免資格,實習結束后回國繼續讀書;對在有國際組織等機構實習任職的優秀畢業生,在回國就職時相關行業用人單位應優先考慮等。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建立健全能適應在國際舞臺上講好中國故事的未來領袖人才培養需求的各領域的專業師資團隊,同時,鼓勵積極引入國際組織官員等組成的校外實踐課程導師團隊,建立校外實踐平臺,進一步優化教學效果,提升實操能力。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