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指出,要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認真對待創新發展這一時代命題,全面提升民族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加快培養引領未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創新型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三嚴三實”的重要論述,不但是對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的重要指引,也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到引領作用。“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要求不僅適用于黨員干部隊伍作風建設,更對社會各界、各行各業都具有極強的指導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進一步發展和深入實踐。以“三嚴三實”的價值取向引領大學生創新精神培育,是高校全面深化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是加強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路徑。
“三嚴三實”價值取向是引領大學生創新精神培育的“基本準繩”
堅持以“三嚴三實”價值取向為基本準繩,為高校在新常態下扎實謀劃大學生創新精神培育工作提供了時代方向和基本目標。黨的十八大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提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這就要求必須緊緊抓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一重點,將“三嚴三實”價值取向內化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扎實謀劃好創新創業精神培育工作。
充分重視大學生創新精神培育謀劃工作,加強頂層設計,真正做到“謀事要實”。高校應把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培育工作納入總體發展規劃,作為學校樹德育人工作和內涵式建設的重要任務,予以資源優先配置;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精神培育工作相互融合的新模式;構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搭建學生創新創業平臺,改進創新實踐管理體系,營造創新交流、創新社團建設等校園創新創業文化氛圍。
“三嚴三實”價值取向是引領大學生創新精神培育的“重要基石”
充分認識“三嚴三實”價值取向是做好大學生創新精神培育工作的重要基礎。只有立足在“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的基礎上,才能真正體會到立足崗位、扎實工作、踏實創業的重要性,才能學會科學的創新創業方式方法,才能使大學生在步入社會后,理解創新創業精神的實質內涵,實現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
創新精神培育包含兩個層面:一是培養創造發明型人才的模式,二是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并使之能夠脫穎而出的模式。“創業要實”要求破除形式主義、清談浮夸等社會不良傾向,養成大學生正確的人生態度、學習方法、工作方式;要求加強大學生崗位創業能力的培養,教會學生用創業的心態走上工作崗位,認真踏實完成本職工作,真正提高就業競爭力;要通過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相結合,滿足大學生自我成長和創造性思維發展的需要,符合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需求。
“三嚴三實”價值取向是引領大學生創新精神培育的“隱性課程”
“三嚴三實”價值取向對大學生創新精神培育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塑造“三嚴三實”這種隱性文化環境影響,關鍵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高校自身的創新發展,應營造務實又充滿活力的校園文化和求實創新的學校精神,推進特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踐,建立健全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育人機制。
應切實做好教書育人工作,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不僅是在課堂上傳授知識技能,還要提高自我修養,做到誠實守信、襟懷坦白,自覺抵制“學術腐敗”和學術不端,增強學生對“敬業、誠信、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應扎實做好服務育人工作,避免“假大空”,要真抓實干,特別是要注意提升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服務意識,營造在校學生對學校、畢業生對母校的歸屬感。應充分重視管理育人工作,高校內部管理工作應堅持問題導向,加強實踐調研工作,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積極探索創新發展和內涵式建設的有效途徑,增強高校自身和學生自我得到全面發展的滿足感。
發揮好“三嚴三實”價值取向的引領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青年學生要“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青年大學生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其創新創業精神的培育工作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抓好這一時期大學生創新創業價值觀的養成十分必要。
在認識層面上,要將“三嚴三實”價值取向的豐富內涵內化于心。大學生創新精神培育的落腳點是教育大學生如何謀劃事業、如何進行創業、如何做人。高校創新精神培育工作的核心目的是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并自覺實踐謀取公共利益最大化、維護社會公正公平、追求高尚人格等基本的社會價值取向。
在實踐層面上,要將“三嚴三實”價值取向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高校不僅要在教育層面上傳授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價值觀,還要在實踐層面上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如積極開展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開展崗位體驗類社會實踐,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業活動與競賽、開設創業類通識課程、開辦創業教育改革試點班、建立畢業跟蹤評價機制等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