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長征勝利80周年。為了推動“長征精神”在新時代青少年中的傳承,也讓各界委員了解我國基礎教育一線的發展變化,11月16日,由本刊編輯部和北京市朝陽區教委聯合舉辦的教育之春總72期“感受發展、走近朝陽”系列沙龍,邀請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各界專家走進北京市朝陽區芳草地國際學校,了解這所學校前后持續18年中關于長征精神傳承的實踐探索。
全國政協委員、火箭軍政治工作部原副主任、中國文聯原副主席張西南,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第306醫院原副院長、中央軍委保健委員會會診專家牛忠英,新中國第一批少先隊員、中國關工委副秘書長李啟民,“知心姐姐”、中國關工委專家委員會委員盧勤,首都文明辦未成年人工作處處長常建軍,北京市朝陽區文明辦副主任楊曉昇以及北京市課程中心研究員李群等等各界專家以及來自朝陽區基礎教育界校長百余人參加了沙龍,來自首都各大媒體的記者參與了報道。
“感受發展、走近朝陽”系列是教育之春沙龍依托具體案例開展的嘗試,意在引導全國政協委員與社會各界人士走近基層、走進校園去感受、發現校園中已經或者正在發生著的變革,從而為委員履職參政提供參考和借鑒,為教育的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該沙龍得到了許多全國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專家的支持,此為走近朝陽系列沙龍的第7站,在此之前沙龍已經先后組織嘉賓走進朝陽區呼家樓中心小學、白家莊小學、朝陽實驗小學等教育一線。
★
“紅領巾·紅軍行”活動在芳草地國際學校已經堅持了18年,我們為什么要“這樣長征”?主要基于以下三點思考:
第一,基于對教育根本任務的思考與實踐。中共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怎么樣立德?我們看一看“德”字的結構:彳,表示與行走有關;十,指代直線,正確的標的方向;目,十下是一雙眼睛,表示目光瞄準、直射之意;一,整體,大局為重,心無雜念;心,內心。合在一起:目正,行就正了;心正,身就正了,目正、行正、心正、身正,就是我們立德樹人基本的要求。對于孩子來說,德是最基本的。總書記講“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這顆紐扣在哪?我們怎么幫助孩子系好?值得我們去思考,通過“紅軍行”活動,我們的師生在共同系好這粒“扣子”。
樹什么樣的人?前不久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出三個方面的要求: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文化基礎維度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立足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優良革命傳統;自主發展要點之一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主題學習不就是非常好的方式嗎?再說社會參與,當下,全社會都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我們以“紅領巾的紅軍行”為主題,引領學生開展綜合實踐學習,這不就是在提升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嗎?這不就是實踐創新嗎?
顧明遠先生講“教書育人在細微處、學生成長在活動中”,我們只有更加精心地設計好像“紅軍行”這樣的活動,并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在參與中提升自我、發展自我,立德樹人、核心素養才能真正落地。
第二,基于對教育本身特點的思考與把握。
我認為,教育本身有兩個特點:知行合一、在重復中升華。
特點一:教育貴在知行合一。提起長征,我們的孩子會有這樣的感知:“偉大領袖毛主席說,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當下廣播宣傳中講,長征一定要弘揚堅定的信念,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大無畏的革命氣概;而透過教材,我們知道長征是《草地夜行》,是《金色的魚鉤》、是一座偉大的《豐碑》……”
對于這些,孩子感到“熟悉而又陌生”———因為經常能聽到,但離自己的生活又很久遠。作為教育人,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們從陌生到熟悉,從了解到融入,做到即知即行、真知真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自身也在受著教育。一直以來,我們把教師擺在育人者的位置,而在“長征精神”研學活動中,師生共同受到震撼,所謂教學相長。這才是真正的教育。“紅軍行”系列課程設計,讓師生能夠切身體驗實踐,感悟到紅軍萬里長征路的艱難困苦,實現知行合一。
特點二:教育就是在重復中升華。朝陽區教工委原書記吳金龍同志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重復啊重復。不在重復中升華,就在重復中消沉。”紅軍長征的過程,就是在重復中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而我們教育也是這樣,一個活動能夠堅持18年,沒有對教育的神圣使命感,沒有對學生成長發展的高度責任感,沒有對自身精神洗禮的高度自覺,是不可能堅持下來的。
所以,“紅軍行”活動在一年又一年的重復中,促使師生的精神都得以升華。
第三,基于對當下教學改革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握。
我們怎么開展這個活動?首先我們一定要把語文課上出語文味。學習《金色的魚鉤》、《七律長征》等內容,就要讓孩子通過文本分析理解內容,學會語文學習,受到人文思想的教育。接下來我們再進行學科的拓展,如《詩詠長征》《歌詠長征》《連環畫創作之紅軍故事》等。在此基礎上,再做跨學科主題學習,如《以科學視角看紅軍行》《一曲紅歌一種傳承》……
其實,這恰恰是當下教學改革的重要思路之一——把握住中國基礎教育學科教學優勢,結合發達國家主題學習的先進理念,既讓學生科學地系統地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又創造條件讓學生豐富見識、開闊視野。而要想做好這樣的融合,確定主題至關重要,而紅軍行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主題。
所以,基于教育的根本任務、基于教育的本身特點、基于我們對當下教育改革發展趨勢的把握,我們開展了“紅領巾的紅軍行”系列活動,而且從活動到課程,不斷深化,成為一種常態。
有這樣一個廣告語:“有一種路線,叫做跟著自己去發現”。芳草師生“紅軍行”到底發現了什么?從芳草地徒步走向天安門廣場,我們是在傳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精神,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未來,芳草學子,更要從這里走向世界,為實現中國夢,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最后我想說:紅軍行,紅軍行,你來、我來,我們大家都來,一定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