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考報名冷熱不均凸顯基層待遇之困
相關政策本身存在不合理傾向引導,以致陷入一種“越需要人的地方越招不到人”的惡性循環,這一狀況值得有關方面深思。
2017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已經截止。數據顯示,報名過審人數已超過133萬,高于去年同期。本次國考共有120多個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參加,計劃招錄2.7萬多人。其中,競爭最激烈的職位是民盟中央辦公廳的“接待處主任科員及以下”職位,競爭比高達9837:1。與此相對應,有223個職位沒有一個人報名,這些職位多分布于偏遠地區基層崗位。(詳見24版)
公務員考試出現熱門崗位競爭激烈,冷門崗位無人問津這種“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已持續多年。談不上愈演愈烈,也絕無緩解之勢。全國各地百萬多考生,形成這般默契,完全出于非常現實的考慮。偏遠地區發展相對落后,基層崗位工作壓力較大,待遇福利水平較低,的確是普遍事實,即使個別情況不一定如此,但這種印象已然根深蒂固,尤其為廣大考生所迷信。
無可否認,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公務員對于不少人而言首先是個飯碗。即便對于胸懷大志者而言,也總有后顧之憂。一般來說,來自較發達地區的考生,不會愿意告別熟悉的生活環境投身偏遠落后地區的發展建設;來自偏遠落后地區的考生,會希望通過公務員考試謀到一份較發達地區的崗位。固然可以說這種想法境界不高,但人之常情作用實在很大。何況二百多個職位在上百萬考生那無法獲得一個青睞,很可能不是“境界不高”能解釋的問題。
若干年來,雖然不論城里還是鄉下,條件相較過去好了不少,但光靠一腔熱血與政策鼓勵號召青年投身偏遠落后地區發展建設,難度會比過去大很多。解決這個問題刻不容緩,在情懷動人已經很難奏效的情況下,大幅度提高基層以及偏遠地區公務員崗位薪資待遇才是吸引新時代青年下基層的根本之道。
一個基本事實是,很多無人問津的偏遠地區基層崗位,工資低、負擔重不說,還有供職時限要求,動輒三五年不能變更。要求的不僅是一個人承受至少三五年較低生活水平,還有寶貴的數年光陰,這對于任何一名通過了國考,具備健全學習工作能力的青年人而言,都是很大的代價。吸引年輕人下基層,待遇雖不是萬能,但沒有適當的待遇恐怕萬萬不能。
出于實際情況考慮,想靠優厚待遇將較發達地區考生往偏遠落后地區引導,恐怕成本上難以承受,相比之下,偏遠落后地區崗位通過提高待遇留住本地考生可能更具可行性。為供職于本地的人員提供至少不低于較發達地區同類崗位的待遇,不至于產生過分懸殊的落差感,很有必要。當下不同地區國家公務員的待遇根據當地經濟消費水平存在差異,發達地區崗位到偏遠落后地區崗位待遇水平呈遞減之勢,無異于逼著絕大多數人擠大城市的獨木橋。相關政策本身存在不合理傾向引導,以致陷入一種“越需要人的地方越招不到人”的惡性循環,這一狀況值得有關方面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