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22日),由新浪教育頻道主辦的2016年高考升學規劃行業峰會在北京舉行,峰會以“大變革時代高考升學規劃的應對之道”為主題,邀請多位知名教育專家、高校招生負責人、高考志愿專家等共同探討改革的影響和對策。
清華大學招辦主任劉震以《選擇》為主題發表演講,和大家分享了在高考升學規劃中的選擇問題。
在劉震看來,對學生的價值引導比升學規劃更為重要,同時強調應該把選擇和規劃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做出最為理性的選擇。最后對學生在選擇學校還是專業的具體問題上,劉震認為學生應該優先選擇學校。
價值引導比升學規劃更為重要
選擇是不是最重要的?有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我們知道現在的孩子真的挺痛苦的,為什么痛苦呢?有可能從一年級甚至從幼兒園就開始要做選擇。做什么樣的選擇?要不要學圍棋?要不要學舞蹈?等等。但這就是一個現狀,我們的孩子從幼兒園、從小學開始要做很多選擇,但很多的選擇又是家長幫他做的。
但是價值觀的培養、價值的引導,有可能比一個家長給他做大學的選擇、專業的選擇更重要。在座的各位升學顧問或機構負責人也好或家長也好,我覺得這點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才是我們關鍵的問題,你要讓孩子學會怎么做人,比他這段時間如何做生涯規劃更重要,即使他選擇清華、選擇北大,即使他最終被清華和北大所選擇,他的人生目標或對基本的價值判斷,如果出現問題你覺得他是成功的嗎?我看未必。
所以我們在做生涯規劃的時候,或者說在做升學規劃的時候,從一個老師、從一個教育者的角度出發,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價值的引導和價值塑造是更為重要的一件事情,這個比我們給他做任何的規劃更為重要。
清華大學在2014年10月份頒布清華大學章程第五條,明確提出我們的培養理念、培養方式,以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這樣一個順序三位一體的培養方式,明確地把價值塑造放在第一位。
把選擇和規劃的權利還給學生
現在的學生不會自己做選擇,為什么呢?因為家長和你們已經給他規劃好了,家長告訴他你應該去學什么樣的專業,你應該去國外讀書,你應該怎么樣怎么樣。我們要回到選擇規劃的主體,這個學生本人,他自己的事情應該讓他做出相應的選擇,應該把選擇的權利和規劃的權利還給高中生、學生主體。
清華大學現在提出,讓我們的學生自由選擇、多樣成長。讓我們高中生有自我選擇的權利,比我們告訴他如何選擇更重要。
目前全國絕大部分省份是初分填報志愿,會看到扎堆所謂熱門專業的現象,這種現象正常嗎?從一個教育者來看,高分扎堆某一個專業的現象是有問題的。
為什么?我們說把選擇權還給學生,是基于他的興趣、愛好、好奇心的這樣一種選擇,但是在我們現在的一些情況下,當我們的成績填報志愿時,很多學生從眾心理,很多家長認為考高分應該選擇熱門專業,不考是吃虧的感覺,這種心態是有問題的。
有的學生不喜歡所謂熱門專業,比如經濟、金融這些。但家長、老師、學校告訴他一定選擇這個專業,其他高分考生都選這個專業,你不選就吃虧了。但這和他的理想和興趣,以及和他自己對自己期望和人生目標的實現是有距離的,有些學生就想做基礎科學研究,但家長扼殺了他這樣的想法。
我們要把選擇權還給學生,還給這些高中生。這樣的一種交還并不是盲目的,要給他做相應的顧問、相應的咨詢,要告訴他行業前景、學科的前沿,要告訴他自己進入學校以后他可能面臨的各種選擇,這些是我們應該作為一個老師、作為一個家長、作為一個朋友應該給他提供相應的建議,但最終的選擇權利我希望交還給他們。我們要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科發展的前沿,掌握更多的信息,然后了解自己的志趣,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在這個基礎上做出他最為理性的選擇。所以我希望大家全社會共同來營造這種氛圍,讓我們的學生在這種充分了解的基礎上,自主地做出自己的選擇。
選擇學校比選擇專業更重要
就國內就讀的學生而言,在學校和專業的方面,我個人認為有可能對于學校的選擇比對專業的選擇更為重要。有的人會問說:老師你說這話是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怎么學校比專業更重要呢?為什么會這樣?有幾個原因。
首先,學校代表著什么?在信息經濟、互聯網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已經發生變化,行為已經發生變化,大學不應該再是完全傳授知識的地方,而是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的主要場所。從這點來講,選擇一個大學就是選擇一種價值觀、一種文化、一種精神。
其次,現在講究通識教育加專業教育的培養,本科專業和就業有多大的相關性?在互聯網的年代,在信息經濟的年代,知識的更替和信息的爆炸,對我們而言,學習知識變得更為容易、更為便捷,即使你不在清華、北大,你要去聽清華北大的課程也有非常多的渠道。
專業的選擇可能不是那么重要,除非這個學生或者高中生,他從小或者從高中階段,就立志在某一個學術領域、某一個學科方向,一定要致力于這個學科的發展,獻身這個學科的發展。除此以外,專業的選擇對于大家來講,就是一個要去慢慢適應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結合這種大的教育理念的變化而做出的一種選擇。現在有一些誤區,有家長說:你數學學得好就應該學數學,物理學得好就應該學物理,實際上未必有這樣強的相關性。
數據鏈接
家長最重視選大學和就業情況
考生更關注選專業和自我興趣
本次峰會還現場發布了《2016高考升學規劃行業白皮書》,通過問卷調查和聯合新浪微博數據中心進行大數據分析,首次披露了變革時代考生及家長的升學規劃行為新特征。
調查顯示,在關注孩子升學規劃的家長中,26-35歲的家長約占40%,“80后”家長的升學規劃意識明顯超前。具體來看,中小學孩子的家長共占52%,而高一至高三考生的家長僅占42%。
升學規劃怎么做?家長與孩子各自的“小算盤”可有大差別。
在制定升學規劃時,68%的家長最看重就業情況。值得注意的是,還有48%的家長關注留學問題,再次印證了我國日益低齡化的留學趨勢。相比之下,67%的學生都更重視自身興趣,個性化因素的影響更為突出。
制定升學規劃是進行取舍的過程,考驗著家長及孩子的智慧和眼界。對家長而言,最難以抉擇的問題是如何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大學。而孩子最頭疼的卻是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不難發現,家長的升學規劃行為更為務實,考生的升學規劃行為具有更為強烈的自我意識。如何平衡大學與專業、興趣愛好與職業發展,都是家長及考生必須考慮并解決的難題,也恰是升學規劃服務的重心所在。
白皮書透露,隨著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和自媒體的崛起,微博成為升學規劃機構進行推廣營銷的必爭之地。與家長用戶相比,高中生對微博的使用更為頻繁,也在微博上留下了更多的升學規劃行為碎片,為行業營銷提供了重要參考。
新浪教育聯合新浪微博數據中心對800萬微博高中用戶進行大數據分析,發現微博高中用戶主要分布在廣東、山東、四川、浙江和河南,以高考大省居多;其微博活躍時間集中在中午12點,第二個高峰期為晚上1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