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地方報紙,對自己所在地方的大事小事都不關系,唯獨對大學情有獨鐘,特別關心大學教師,尤其是人文社科的教師的講課。擔心他們迷失了方向,講錯了內容,毒害了青少年。這不,遼寧日報派出大批記者,分赴5個城市的20所大學,聽了300多節課,偷偷記了13萬字的筆記。以點帶面,發現全國的高校人文社科的老師們,問題太大了,嚴重偏離了正確的政治方向。因此發了一封給全國高校教師的公開信,要他們迷途知返。聽好了,今后按照遼寧日報劃出的道道來講課,一、二、三。
其實,遼寧日報過慮了,我們的大學主管單位,以及大學當局,對你們所關心的問題,一直十分重視,萬分地關注。我們的大學,不僅有七門以上的政治課,而且語文課是政治課,歷史課也是政治課。其他的課程,一律以正統的主義和思想為指導思想。平時明察暗訪,就沒斷過。遼寧日報的暗訪,平均每節課,才記了400多字,不大像是課堂筆記,充其量只記了老師講課時的牢騷和口水,就憑這只言片語的玩意,就否定整個大學教育的政治正確性,簡直就是玩笑。
客觀地說,中國的大學,雖然也夸下海口,要爭世界一流。平時也跟國外的大學有過很多的交流,有的時候,一時興起,也說要跟人家接軌。但在本質上,中國的大學,還只是貌似大學,看著像,其實未必是。中國大學的這些名堂,什么211,985,什么一級學科,重點學科,重點學科研究基地,國外的同行,根本弄不明白。但是,一所大學如果跟上述名堂無緣,那么肯定不入流。不是在世界上不入流,而是在國內官方體系里不入流。一不留神,人家就把你當藍翔技校了。
我們的大學也重視學術,能在國外學術刊物上發文章,也被鼓勵。但是,大量沒有標點的宣傳文章,也算學術成果。如果這樣的文章發在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上,那就是重大成果了。國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的課題,重大課題,好多聽起來,一直站在大領導的指導思想里,怎么看都跟學術不沾邊,但是如果一個學術單位和一個教師,如果拿不到這樣的課題,漫說科研水平上不去,評優評獎沒戲,好些人,從此就跟高職稱無緣了。顯然,這樣的學術,也是貌似的。
這就是中國的大學,大學里的人文社科現狀。就這樣的現狀,居然能叫遼寧日報痛心疾首,可見,這家報紙的敏感度,不,過敏程度是多么的高。真的擔心這家報社的編輯和記者,是否都有嚴重的過敏性鼻炎,有一絲灰塵,都足以讓他們大打噴嚏的。可是,像北京這樣嚴重的霧霾,你們可是怎么混進教室里去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