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是一段美好又青澀的時光。我們擁有美好的年齡,美好的同學,美好的陪伴。同時,隨著高考的臨近,我們生活也似乎顯得彷徨和迷茫。
高三這一年,無數考生有了黑眼圈。作為一名高三生,從高考中學到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在奮戰高考時的努力過程與支撐自己走下去的精神品質。
我的高三從低谷中爬出。高二升高三時,我是班級第6名。開學后,我成績幾乎穩定在班級第2名。而期末時,由于快放假了,有些浮躁和懈怠,我的名次降到第16名。但這并沒有引起我足夠的重視,只是簡單地認為這次失敗是因為缺少重視,所以沒有認真總結與反思。
由于我的態度不認真,沒有及時彌補不足,導致了我下個學期的“低谷時期”。那時還有4個月就要迎來高考,學校增加了考試次數。我的低谷期就出現在此時。三次模擬考試之前是期中考試,這次考試給了我當頭一棒。成績出來后,我看著成績單,心情久久不能平緩,甚至以為學校的讀卡機出了問題,25名,25名…… 當時我的腦袋“嗡”的一聲,不知道該如何言語。
臨近高考,看著這樣的成績,再看看貼在桌前的目標大學,我第一次感到考試的殘酷和對未來的渺茫。當時我一直安慰自己:沒事的,沒事的。可是,這一切似乎來得太猛烈,太突然,突然到我還沒有建好防御工事,本來就弱不禁風的城墻頃刻倒塌。
之后的日子,我徹夜失眠,寢食難安。我不敢再懈怠,開始拼命學習。不知不覺,迎來了第一次模擬考試。在考場面對試卷,我的腦海中一直閃現著上一次的名次,心理防線又一次崩塌。從考場走出來時,我發現身上的衣服已被汗水浸濕。成績出來后,我是班級第31名。
班會時,看著班級前10名同學上臺領獎,我默默地低下頭,盯著桌子上的作文素材發呆。班級里熱熱鬧鬧的,我卻一點也活躍不起來。從那以后,我似乎變了一個人,變得頹廢,變得無精打采。老師看到我的成績后不停地找我談話,幫我出方法出對策。“一模”后的兩個星期,是我內心戰斗最激烈的時期。但如果面對高考我就這么輕易放棄,是絕對不甘心的。我日日夜夜都在和自己做著“殊死搏斗”,內心的煎熬無法用言語表達。
當時,恰逢籃球巨星科比·布萊恩特退役,作文素材里全是有關他的經歷報道。看著他的經歷,感覺年輕時的他和我此時是如此的相似。科比的籃球之路十分坎坷,他遭遇了許多挫折。或許當時的他也和我有同樣的感受和不甘。正因為這樣,我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事實證明,在后期的時光里,支撐我走下去的正是科比不服輸、不放棄的精神和品質。我把他退役文章里的一句話寫在了我的桌子上,時時刻刻激勵著自己:I never saw the end of the tunne.(我從未看見過隧道的盡頭)I only saw myself.(我只看到我自己)Running out of one.(用力朝盡頭奔跑)And so I ran.(我不停奔跑)。
之后的日子,我繼續堅持沒有放棄。我知道,雖然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放棄就一定會失敗。
這段時間里,我一直跌跌撞撞地前行。我曾經歷了“奄奄一息”,走到絕望的邊緣,又在短時間里把自己重新找回。
我用經歷詮釋了這一事實:哪怕十分努力收獲不到回報,哪怕被人嘲笑愚昧與笨拙,哪怕最后的結果不盡如人意,但至少努力了,奮斗了,拼搏了,也就不會后悔了,一切都會是最好的安排。
是的,天道酬勤,上天不會辜負每一個勤勞付出的孩子。高考成績揭曉后,我重回到班級第2名,依舊還是那個熟悉的名次。
那一天,看著天邊的云彩,看著夕陽西下的場景,我流下了罕見的淚水。感謝當時沒有放棄的自己,感謝當時的我可以為了學習不顧一切。北京科技大學學生 鄧泊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