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國安
學習不好叫家長,作為學生這恐怕是最糗的事了。日前,西安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院的學生在網上曝出,掛科的同學被強制叫家長,“凡是有不及格課程的同學現(xiàn)在通知父母來學校,每個班統(tǒng)一由班長統(tǒng)計父母來學校的時間。”博文質疑稱,“大學生都是成年人了,掛科叫家長合適嗎?”
從西安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院一名負責人的介紹看,學院有一個學業(yè)預警機制,根據(jù)課程不合格的情況,學業(yè)預警分為紅、橙、黃三個等級,學院將根據(jù)學生的學業(yè)完成程度,出現(xiàn)掛科并在重考后仍不及格的學生,向家長寄發(fā)《學業(yè)預警通知書》,達到最高的紅色預警時,除了寄發(fā)通知書,還會電話溝通,邀請有條件到校的家長來校就學生學業(yè)問題面談。
對于老師要求學生請家長,這在中國的中小學,可以說是一件最常見的事,幾乎每一個學生都見識過這樣的事。中小學生請家長,主要原因都是孩子在學校犯錯了,而老師要求請家長的原因則主要是向家長“告狀”,要求家長配合教育或者嚴懲之類。但到了大學,還要請家長,就往往被認為不妥,一個重要的理由是,中小學生屬于未成年人,學校當然要向監(jiān)護人溝通情況。而大學生基本上都達到了18周歲,是法律意義上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他們自己就應該承擔民事責任,學校有什么情況就應該直接和他們自己說,無需再找監(jiān)護人了。所以,那些反對大學請家長的人都會說:大學生已經成人,大學難道還是幼兒園嗎?
不過,我覺得大學請家長并無不妥。從理論上說并不違法,從實踐上看有益無害,不僅不要叫停,簡直應該普遍推行,成為一項可行性的制度。從理論上看,大學生滿18周歲就是法律意義上的“成年”,但從倫理上和心智上看,其僅僅是邁入了“成年”的門檻,還需要繼續(xù)成熟,這仍然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不短的過程中,孩子還需要接受父母的教育,父母也還是有教育子女的義務。因此,學校把孩子在校的情況同父母溝通,與孩子已經滿18周歲之間沒有絲毫的矛盾。
從實踐上看,學校和家長溝通很有必要。一方面,一些大學生的表現(xiàn)確實說明他們的心智尚未成熟,需要各方面,也包括父母的教育、幫助。一些大學生進了大學之后,其學習的表現(xiàn)與高中時判若兩人,自己對自己采取極不負責的態(tài)度,有的不上課,隨便曠課,以混文憑為目的,最后不僅不能完成學業(yè),甚至走上歧途。他們還是需要嚴格的教育管束,尤其是那些自覺性較差的大學生更是如此。另一方面,大學生雖然“成年”,但經濟上還是靠父母支持,父母顯然也就具有發(fā)言權和教育的責任。一些大學生正是報喜不報憂,父母不知道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等到最后拿不到畢業(yè)證書,父母才知道最后的結果,到時候就悔之晚矣,他們甚至埋怨學校,何不早點把情況告知。所以,大學不僅是學生掛科時要請家長,平時就應該建立正常的溝通聯(lián)系制度,包括每個學期的成績單,也不妨像中小學生一樣,設置一個“家長簽字”的欄目。
西安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在解釋時強調“不強制”,這是理所當然的了:學校要求家長來,家長不愿來、不能來,那有什么辦法?當然,學校可以通過其他途徑進行溝通,把學生掛科的信息“送達”。所以,“不強制”是大學生請家長區(qū)別于小學生請家長的一個特點,但這個來與不來的決定權,應該是大學生的家長,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由西安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學生掛科叫家長,我想起大學的家長會。今年5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給350名家長發(fā)了家長會邀請,曾經引起爭議:大學開家長會有必要嗎?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此舉卻得到許多家長的支持,超過50%的家長欣然接受,有的乘火車,有的乘飛機,從全國各地趕來南京。我覺得,如果情況許可,大學生的家長都不會反對參加家長會吧?事實上,北大、清華、北師大、人民大學等都是在新生報到之際召開家長會,專家指出,這有助于構建一個學生成長支持系統(tǒng),讓家庭教育成為該系統(tǒng)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促進大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有益無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