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下午,網絡上出現一則微博引起關注:粗心同學小胡竟然誤將“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當垃圾扔了,陜西鎮安縣150多名環衛工人于是將生活垃圾場及路邊垃圾翻個底朝天,全力幫助粗心大學生尋找遺失的通知書。(8月20日中國網)
在這一事件中,有人批評這位學生智商了得,情商卻令人著急,有辱清華之名。認為丟了一個證,完全可以與學校聯系再行補辦,或向當地教育部門說明,何須發動全城找證。
因準考證和通知書丟失,而攪得滿城不安的新聞時見報端,這類新聞不禁讓人想到,通知書真有那么大威力,沒它寸步難行?其實,在追求無紙化和禁止 證明“我是我”的時代,丟了通知書并不可怕,當地教育部門即可把有關問題搞定。相信哪個部門都不會拒絕被考生打擾,只會一路綠燈。
從這則新聞里,讀到兩個細節,一是丟失的通知書并非清華大學,而是西安交通大學 的,此前的消息系誤傳;二是動員全城尋找通知書,并非是考生本人的請求,而是當地環衛部門獲知清華考生丟失通知書之后,主動發動全城環衛工翻箱尋找,這才是新聞的最大看點。
應當說,近段時間環衛工人冒著高溫酷暑為城市美容,本來就很辛苦,環衛所于指定工作任務之外,又主動安排環衛工人額外承擔起幫人尋找通知書義 務,這種自我加壓的精神雖然可嘉,但卻讓人對環衛工人倍感心疼——烈日酷暑之下,一個垃圾堆又一個垃圾堆找,一個垃圾筒又一個垃圾筒翻。最為悲劇的是,最 后通知書并非在所找的垃圾中,而是被一位市民從文件袋中撿到,讓環衛工人無功而返,不知當地的環衛所是否有所遺憾,心有所失?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筆者以為,是環衛部門欲借高考狀元的強弩末勢,對本部門進行炒作。不可否認,高考是道大餐,各個階段均有人來分食之。如 今,后高考時代來臨,其間還有一些新聞的“殘羹冷炙”。試想,如果通過環衛工的努力,找到了她的通知書,當地環衛部門一定會有如何幫考生找到錄取通知書之 類的新聞問世,應當算作環衛所的一項政績了。
希望這次全城尋找通知書,是當地環衛部門真心為民服務之舉。不過,為避瓜田李下之嫌,建議環保部門還是盡心做好本職工作,環衛工人本就夠累,別再給他們身上賦予更多的東西了。
文/葉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