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高考過后,不少頗具經濟頭腦的學霸們做起了販售知識的生意,有的賣起了筆記,有的當上了家教。在廣州市,有一位“學霸”做家教每天能賺近千元。
高考過后,不少高分考生在網上掛售獨家的“學霸筆記”,價格從10元到60元不等,有的人還利用寬裕的暑假擔任家教,賺取上大學的生活費,此類經濟現象被戲稱為“學霸經濟”。與此同時,“學霸經濟”的走俏也引發社會的熱議,有人質疑并批評它,認為“學霸經濟”是對教育的蒙羞,是一種“拿來主義”,但筆者認為“學霸經濟”應當大力推崇,而不該盲目扼殺。
高分考生能在高考中拔得頭籌,進入名校必定是有獨到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大學不同于高中,高考后的學習筆記和學習經驗對于考完的人來說肯定不重要,但對于將要經歷高考的學生來說,這些筆記和學習經驗就是寶貴的財富,或許能夠改變他們的一生。學霸們樂意奉獻自己的筆記和學習方法,做家教的行為不能完全歸咎為利益,也有助人為樂的目的所在。學霸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去幫助他人,不僅幫助了他人更能從中收獲快樂,鍛煉自己的能力,此外還可以獲取相應的知識酬勞,這樣兩全其美的事情何樂而不為?
另一方面來說,“學霸經濟”走俏說明學霸們的勞動產品是有很大的消費市場所在,在倡導“共享經濟”的“互聯網+”時代,“學霸經濟”又何嘗不是一種“共享經濟”的典例?所謂共享經濟,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在尊重“IP”(知識財產)的法律產權時代,高分學霸的筆記和無形的知識就是一種知識財產,能夠把它和別人進行共享,不僅可以幫助尚未高考的學生少走彎路,借鑒別人的學習經驗,而且從長遠利益看還可以節約社會資源,防止資源閑置與浪費。
“共享經濟”已成為當下國人達成的共識,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就明確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更是強調了共享經濟的重要性。從這個意義層面來看,“學霸經濟”遵循了這一經濟發展理念,那么為何要對“學霸經濟”加以批評和打壓?7月28日,網約車產業都已經合法化,“學霸經濟”為何就不能像網約車行業一樣做強做大,甚至逐漸產業化、合法化?因此,與其控制打壓,不如敞開胸懷,積極擁抱學霸共享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