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對標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部簡報〔2022〕第10期
浙江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緊扣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目標任務,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奮力推進各項教育改革任務落地落細落實,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著力推進基礎教育城鄉一體化。一是推動構建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省教育廳會同有關部門出臺《關于新時代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將“新增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結對學校(校區)1500家”納入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理順管理機制,落實經費保障,因地制宜推行融合型、共建型、協作型辦學模式,2021年全省新增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結對學校(校區)1643所,總數達到3685所,覆蓋全部鄉村學校和80%的城鎮公辦學校。二是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省域實施優秀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2021年交流輪崗校長教師1.5萬名,其中一級職稱及以上骨干教師占比超過17%。省教育廳會同有關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山區26縣教師隊伍建設助推教育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加大山區教師培育力度。定向培養山區緊缺教師,連續10年為山區26縣培養教師2300余名。三是持續深化教育領域數字化改革。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實施“教育大腦+智慧學習”工程,上線“學在浙江”數字學習應用,集成教育資源、考試報名等10類教育服務場景、157項服務應用,打造以人為本的數字學習新模式。“之江匯”教育廣場匯集優質數字教育資源721萬條,形成覆蓋全學科、全學段的優質資源體系,平臺年度訪問量突破10億人次。推行“名師+學科帶頭人+青年教師”模式,創建省、市、縣三級名師網絡工作室733個,培養學科帶頭人7496人。積極推進智慧學校建設,倡導智慧學習。
著力構建現代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一是推動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推行長學制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計劃,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格,2021年長學制招生人數占中職招生總數的25%以上。改革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印發《浙江省中高職一體化課程改革實施方案》,首批選擇30個就讀學生多、適合長學制培養的專業開展課程標準建設。二是實施普惠性人力資本提升行動。針對浙江作為人口流入大省的情況,根據不同學歷層次和職業技能水平人群的實際需求,實行全民普惠性繼續教育。重點面向20—59歲人群,開展學歷、技能情況需求分析、供給研究,協同地方黨委政府、部門、鄉鎮(街道)、村居以及學校、企業等積極參與,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和學歷層次提升項目。2021年全省職業院校為企業職工、務工青年、轉產農民提供各類培訓159萬人次。
著力打造高等教育強省。一是優化高校布局。積極探索“一所城市至少一所高水平大學”建設模式,整合省內外高層次人才,聚焦優勢特色學科,推進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加快打破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布局不平衡格局。調動社會力量辦高水平大學,打造西湖大學等一批具有浙江辨識度、國內影響力的高校。二是加強學科建設。以一流學科建設為紐帶,創新體制機制吸引人才,構建“10+25+50+180”的梯次重點學科體系,重點建設10個登峰學科、25個優勢特色學科、50個省一流A類學科、180個省一流B類學科,努力為加快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作出積極貢獻。2021年新增博士授權單位3個、碩士授權單位7個,2022年新增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3個,進一步優化了全省高層次人才培養區域布局。三是筑牢思政工作陣地。認真落實“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任務,實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2021年獲批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38門、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38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1個。打造一流思政隊伍,組織實施思政課教師“1151”培養計劃,著力培育100個名師工作室,培養10名領軍人才、50名拔尖教師、100名中青年骨干教師。建強輔導員力量,推動高校思政課教師配比大幅提高,涌現出一批全國“最美高校輔導員”、“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等。推動思政課教師與專業教師協同配合,探索“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匯聚全員育人磅礴力量。組建“百名書記校長、千名專家學者、萬名青年師生”宣講團,推動實現學習宣講進支部、進課堂、進班級、進公寓、進社團、進網絡全覆蓋,讓黨的創新理論真正入腦入心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