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記者宋凌燕 發自北京 3月24日,教育部公開2022年部門預算,數據顯示,今年教育部收支預算逾5435.99億元,比去年增加447億多元。
其中,教育支出的預算占比最高,超過3774億元,這筆支出的絕大部分,都用于普通教育類別中的高等教育,金額高達3507億余元。
南都記者注意到,教育部今年新增一項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用于教育事業的彩票公益金支出,預算約13億元。
此外,受疫情和入境政策影響,留學教育支出預算繼續降低,來華留學教育支出降至10億余元,比去年的33億元少了2/3還多。
高等教育支出增加232億余元,1億元用于高校思政課研究
在最主要的教育支出方面,教育部今年的預算超過3774億元(37,742,972.34萬元),與去年相同,當中普通教育的支出占比最高,達3550多億元(35,503,992.26萬元)。
普通教育的支出中,包括小學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三項,前兩者只包括教育部直屬高校中,有財政預算戶頭的附屬中小學經費,不包括中央財政轉移地方用于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等教育專項,因此高等教育的支出占了絕大部分,達3507億余元(35,077,956.35萬元)。
其中,今年高等教育中的項目支出超過1515億元,比去年的1297億元相比,增加超過200億元。
在預算公開文件中,和去年相同,教育部特別介紹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專項經費項目情況,該項目主要包含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高校社科創新平臺和專業化智庫建設、基礎研究和文化傳承、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等。
數據顯示,教育部2022年擬安排上述項目一般公共預算6億元,比去年增加6000萬元。具體預算安排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1億元,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2100萬元,高校社科創新平臺和專業化智庫建設1.78億余元,基礎研究和文化傳承項目2.87億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1295萬元。
10億元專項彩票公益金資助中西部困難師生
教育部今年新增一項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約13億元,當中的10億元擬分配給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學項目。
其中,2億元用于滋蕙計劃,以資助中西部普通高校家庭經濟困難新生,一次性補助其從家庭所在地到被錄取院校之間的交通費和入學后短期生活費。
勵耕計劃預算為6.25億元,用于資助中西部地區家庭經濟困難教師,試點開展資助音體美走教教師,以及開展特殊、急需的教師培訓。
潤雨計劃的資金為1.75億元,用于資助救助遭遇突發災害、緊急事件或在教育發展過程中遇到特殊困難的學校和教育事業相關單位等。
“三公”經費預算862.36萬元,與2021年持平
在教育部公開的文件中,對2022年一般公共預算當年財政撥款具體使用情況進行了說明,支出項目的數額也與2021年財政撥款執行數進行對比,并寫明了主要原因。
比如,外交支出類中的國際組織會費,2022年預算數為3.79億元(37,919.28 萬元),比2021年財政撥款執行數增加1億多元(10,874.43 萬元)。主要原因是中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的會費分攤比額提高。
在一般公共預算的教育類支出中,今年教育部直屬高校有財政戶頭的附屬小學和中學的預算都比去年有所增加,附屬小學預算數為6億余元(62,523.56 萬元),比2021年財政撥款執行數增加7000多萬元,附屬高中預算為19億元(193,747.83萬元),比2021年財政撥款執行數增加1.6億多元。
而高等教育今年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為1000億余元(10,652,800.30 萬元),比2021年財政撥款執行數減少20億元(202,071.62萬元),教育部給出的兩個主要原因是: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壓減相關經費;根據養老保險改革進展,不再安排京外直屬高校退休費等支出。
受疫情影響,一般公共預算當年財政撥款留學教育類中,出國留學教育和來華留學教育兩個項目的預算數均有減少,其中,由于入境政策影響,中國政府獎學金生入境報到人數大幅下降,來華留學教育預算降為5.9億元(59,331.34萬元),比2021年財政撥款執行數減少22億余元(228,706.22萬元),降幅達79.4%。
不過,今年教育部新增一項其他留學教育支出項,用于支持高校開展國際教育交流,加強留學教育管理,預算數超16億元(160,395.85 萬元)。
此外,教育部2022年“三公”經費預算數為862.36萬元,與2021年持平。其中:因公出國(境)費 548.70萬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131.64萬元,全部為公務用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182.0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