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采訪活動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邀請部分全國政協委員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媒體采訪。
會上有記者提問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中華職教社常務副主任胡衛,有學生家長認為職業教育是失敗者教育,您從事教育工作多年,在您看來,如何讓職業教育真正揚眉吐氣?
胡衛表示,今年世界技能大賽、技能大會、世界技能博覽會將齊聚上海,職業教育將迎來難得的發展契機。然而大有可為的職業教育為什么想說愛你不容易?原因在于職業教育被長期污名化,被認為是失敗者的教育,尤其是中考以后的“普職分流”,被認為是按照層級所進行的“普職分層”,引發的焦慮加劇了應試競爭,影響“雙減”目標的落實。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到日本出差,商店里很難找到一件像樣的中國制造,今天你到任何國家看到的幾乎都是中國制造,中國崛起,大國工匠支撐中國制造,創造中國品牌,必須要有與之相匹配的職業教育。”胡衛說,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必須要擺脫技術上狹窄的困境,既要教做人、也要教做事,既要學文化、也要學技術,讓學生既有學頭、又有盼頭、還有奔頭。
胡衛提到,他工作的上海中華職教社創始人黃炎培認為,職業教育就是讓人能夠求知和求能,進而安居樂業,敬業樂群,并且能夠有所創造發明,造福于社會和人類。挺起職業教育的脊梁,當務之急就是要破除體制障礙。第一、橫向要融通,實現職業教育、普通教育、專業教育的橫向貫通,為學生發展搭建平臺。第二、縱向要暢通,打通斷頭路,暢通升學渠道,特別是要以能力和實操為導向,建立職教高考制度,并使之成為職業本科、職業專科招生的主渠道。這個制度的建設不排除像清華、交大這樣名校的技術、技能專業,也可通過職教高考遴選優秀學生。此外,要提高職業教育的地位,很重要的就是使職教畢業生在就業、落戶、薪酬待遇等方面能夠享受和普通學校畢業生同等的待遇,以此來扭轉對職業教育的認知,緩解家長焦慮。
對于家長而言,職業教育發展走向的最直接體現是當下如何應對“普職分流”帶來的焦慮。今年2月23日,陳子季在教育新春新聞發布會上重申,義務教育后實行普職分流很有必要。
但目前最受爭議的是“普”與“職”各占多少比例?對此,今年兩會民進中央建議從“剛性分流”轉向“柔性分流”。在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招生比例方面不搞一刀切。有條件的省市可開展高中后“普職”分流,將分流的重心上移,將高等教育階段的職業教育作為技術技能人才的供給主體。
今年2月23日,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在教育新春新聞發布會上回答南都提問,重申義務教育后實行普職分流很有必要。
民進中央還建議淡化普職的區別,模糊分流的概念,從“普職二軌分流”轉向高中階段教育多類型發展,打通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轉換通道。強化綜合高中教育,促進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融通發展。
如在普通高中課程之外,可開設職業應用類課程并制定相應課程標準、畢業要求和考試制度,為高中階段所有學生提供學習普通課程和職業技能課程的機會,讓學生根據自身興趣選擇課程。在此基礎上,實現中職與普通高中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學籍互轉、雙向流動的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能在中職和普高之間及時調整轉換。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胡衛也提出了“普職融合”的構想。他建議探索發展以專項技能培養為主的特色綜合高中;建立并完善職業教育高考制度,充分擴大受教育者的選擇權;穩步推進普高與中職合并重組,加快發展新型綜合高中,從而化解“中考分流恐慌”,真正改善高中教育質量。
今年教育部還計劃實施“優質中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通過3到5年時間,集中力量建成1000所左右國家級優質中職學校,建設一批品牌專業,示范帶動中職教育質量總體提升。全國人大代表、西華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黨委書記茍興龍建議,國家或省級層面要盡快制定和完善職高/中職教育質量標準,大力推進標準化建設。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