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登華在食堂與學生們共進午餐。天津大學供圖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全新的時代,互聯網時代為教育活動的開展以及教育質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契機和環境。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并且師生關系對教育質量具有重要影響。重塑互聯網時代的師生關系,對于培養互聯網時代所需的創新型人才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我們應在堅守育人為本的基礎上,借助迅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創新師生交流互動平臺,拓展師生交流互動形式,強化師生關系的育人功能,培養能夠勝任互聯網時代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堅守育人為本 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堅守育人為本是建構互聯網時代師生關系的根本原則。師生關系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根本在于育人。這一基本堅守不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在農業時代如此,在工業時代如此,在互聯網時代亦是如此。其至少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師生互相尊重,平等對話;第二,互聯網技術應當為師生所用,為育人活動服務,以育人為目的。
首先,師生互相尊重,平等對話。師生關系首先是一種人際關系,平等與互相尊重是人際關系的基本準則。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應遵循平等與互相尊重的基本準則。教師應該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對話,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摒棄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陳舊觀念,在平等交流對話中促進學生學習與成長成才。同樣,學生也必須尊重教師。伴隨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知識的創新速度不斷加快,新舊知識交替的周期大大縮短,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及渠道不斷多元化,從而學生的知識視野可能比教師更為寬廣。但即便如此,學生也不應該因此而不尊重教師。所謂“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從而,互相尊重、平等對話也是互聯網時代師生關系和諧的基本準則。
第二,互聯網技術應當為師生所用,為育人活動服務,以育人為目的。互聯網時代的師生關系雖然有別于其他時代,但是不論互聯網時代有何新變化,也不論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技術如何發展,一切都應以育人為目的。并且,“互聯網+”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要尊重人、敬畏人,人是推動一切發展和進步的原動力。所以,在師生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礎上,迅速發展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及互聯網時代的各種發展成果應該被用來建構和諧的、新型的師生關系,更好地服務于育人活動,實現育人目的。
創新師生互動平臺與方式 強化育人功能
師生交流互動是師生關系的重要內容,師生交流互動直接影響著師生關系的建構,進而對人才培養質量產生重要影響。所以,在堅守育人為本這一根本原則的基礎上,要發揮互聯網技術的優勢,搭建多維師生交流互動平臺,創新師生交流互動方式,進一步強化師生關系的育人功能。
互聯網時代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的契機。互聯網時代是一個以創新為主題的時代,互聯網時代所需要的不再是僅僅懂得如何記住知識的人才,而是要求學生具有優秀的綜合素養,要求學生具備問題識別和問題解決能力,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同時,對教師的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的教學不僅是給學生傳授知識,更應該幫助學生不斷地發現自我,幫助學生形成探究世界的意識和能力,形成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素養。
在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素養的形成過程中,師生的交流互動至關重要。已有研究結果表明,單純強調學生為中心或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活動都是具有局限性的。教育活動中,師生的交流互動才是推進教學相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所在。教師與學生在交流互動中教學相長、互相促進,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問題識別和問題解決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鬃铀扇〉呐c學生對話式的教學法、宋代書院中師生辯論互動的教學方式,以及產生于14世紀英國牛津大學的本科生導師制,等等,其精髓都在于師生的交流互動。所以,互聯網時代更需要通過師生的交流互動來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創新型人才,同時,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師生交流互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為師生的交流互動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可能。互聯網時代的師生交流互動較少地受到時空的限制,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師生的交流互動形式更為靈活,師生交流互動平臺更為多樣化。所以,我們應以此為契機,借助互聯網技術,打破單一的以第一課堂為主要的師生交流平臺的局面,拓展和打造多維的師生交流互動平臺,創新師生交流互動的形式。如進一步探索導師制度、設立師生科研項目、鼓勵師生開展各種形式的小型研討會、建立各種網絡師生交流互動平臺等。
從而,互聯網時代的學生培養更需要強化師生的交流互動,同時,互聯網時代也為師生的交流互動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所以,互聯網時代要創新師生交流互動方式,建立多維的師生互動平臺,實現良好的師生交流互動。并且,良好的師生交流互動,也可以很好地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與誤解,減少各種師生之間的矛盾,這對于和諧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發揮著重要作用。
提升育人質量 培養創新型人才
堅守育人為本,以強化師生交流互動為重要內容所建構的新型師生關系,應以提升育人質量,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的和使命,這既是互聯網時代為教育活動所帶來的契機,也是互聯網時代對于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已有研究表明,教育活動應以學生的學習為核心,促進學生自身的學習投入是高校提升育人質量的根本所在。外在的硬件資源以及課程教學等只有通過學生的學習投入才能對人才培養質量產生影響。學生的學習投入是學生自身學習信念與學校資源供給、人才培養平臺等外部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師生交流互動是連接學生自身學習投入與外部環境之間的重要紐帶。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這種紐帶更為多維與多樣,更為靈活,從而使得學生學習投入與外部環境的互動也更為緊密,有助于使各種教育資源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通過多維多樣的師生交流互動,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適合于自身的學習信念與成長成才信念,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和發展,幫助學生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學生只有形成了個性化的學習信念與成長成才目標,才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激情和興趣,才能逐步形成創新的意識和精神。所以,師生交流互動是幫助學生發現自我、形成個性化發展信念,形成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通過多維多樣的師生交流互動,可以幫助學生選擇并充分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和人才培養平臺,幫助學生培育個性化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與綜合素養,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一方面,課堂為主的教學組織形式雖然為學生知識的記憶和獲取提供了重要支撐,但對于學生價值觀、能力的形成則作用有限,并且班級授課制也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另一方面,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慕課”“翻轉課堂”等沖擊著傳統的課程教學,也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此外,各學校還為學生提供了科研項目、實習實訓、學術交流、跨學科交流研討等各種學習資源和機會。并且,現在各種商業化的網絡在線學習平臺、移動學習平臺等也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學生可以選擇的學習資源和學習平臺越來越豐富。所以,通過多維多樣的師生交流互動,可以幫助學生選擇并充分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和人才培養平臺,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個性化的能力結構以及綜合素養,也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而,不論是從學生個體,還是從學生群體,都將有助于創新個體以及創新團隊的培養和形成。
學校要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鼓勵與引導師生交流互動,深化學生學習規律的研究,重視師生互動在學生學習以及人才培養質量提升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強化師生交流互動整合各種教育資源,真正地將創新型人才培養從愿景變為現實,實現中國的人才強國戰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ㄗ髡邽樘旖虼髮W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編者:我們希望這里是真正的圓桌會議,盡量接近理性,盡量遠離口水,盡量富于建設性,談論那些從胎教開始就爭論不休的教育問題。為此,我們拉出一張“教育圓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