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近日在西安舉辦。來自全世界18個國家以及通航領域的700余名行業主管部門代表、航空企業界人士及有關領域專家參加了本次大會。在18日舉行的2013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航空培訓論壇上,與會代表普遍指出,目前合格飛行員以及相關專業人才尚無法滿足中國通用航空發展需求,航空培訓市場前景廣闊。
現狀
通航產業發展嚴重滯后
上世紀60年代,柯蒂斯·懷特C-46型飛機在廣州執行滅蟲任務,開啟了中國通用航空業的序幕,過去幾十年間,雖然發展緩慢,但始終在穩定成長。70年代曾有十余架飛機被用于支援農業、林業、測繪和電力事業。因此,通用航空對于中國來說并不陌生,應該是以前從未經歷過大發展的少數行業之一。缺乏基礎設施和政策支持嚴重影響了該行業的發展,當然也有其他一些因素,目前,飛行員、機務、機場、航校,甚至連航油都非常短缺。筆者了解到,中國民航局對通用航空活動的審批通常會非常復雜,十分耗費時間和成本。再加上缺乏協調的法規政策和售后服務解決方案,中國的通用航空業將會迎來十分具有挑戰性的時代,除非出現有效的政策環境。”現在重要的或許是努力學習最先進的經驗。
前景
未來10年急需通航人
才在18日舉行的2013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航空培訓論壇上,與會代表普遍指出,目前合格飛行員以及相關專業人才尚無法滿足中國通用航空發展需求,航空培訓市場前景廣闊。
據大會論壇專家表示,當人均GDP超過4000美元時,通用航空的發展將會出現突破,美國在1968年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之后,通用航空業初現爆發性增長。我國目前人均GDP約為5432美元(2012年數據),已經達到通用航空快速發展的水平。可以預想我國通用航空業將初現爆發性增長。
另據論壇公布的數據顯示,僅在飛行培訓領域,中國未來10年內將至少需要15000名通用航空飛行員,然而目前每年經過培訓并符合要求的僅在1000人左右。如果加上航務、機場管理、航空器材保障、維修等相關領域,需求人數將達5萬人,而國內目前總從業人員只有13000人。顯而易見,對于航空飛行人員以及航空飛行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員的需求存在著巨大的缺口。
目前國內僅有少數幾家直升機飛行培訓機構,每年能培訓的飛行員不足百名,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況且,近幾年受空域開放預期的刺激,國內通用航空公司發展加快,加劇了“飛行人才荒”的局面。筆者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航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吳翔處獲悉,截至2012年底,我國民航飛行員執照總數為31381本,其中私用駕駛員執照為1951本。據吳翔介紹,目前航空培訓的主要教學方式主要包括學歷教育,即專業的飛行學院;航空公司與專業學校合作辦學;航空公司自主辦學以及民辦的培訓機構。“盡管培訓途徑不少,但制約私人航空培訓的因素也有很多,在美國考取私人飛行執照大約需要1.4萬美元,而在中國則需要20萬元到30萬元人民幣。”吳翔分析道,我國目前僅有70個通用航空機場,216個臨時起降點,而飛行教員更是只有575名,“這些都成為了我國航空培訓的發展瓶頸。”隨后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用航空委員會總干事王霞也印證了這一說法,她指出不僅是飛行教員的短缺,目前我國的通航發展也沒有發揮在飛行員培養體系中的基礎性作用,而空域和機場資源的緊張更成為了不容忽視的問題,“還有目前不完善的服務保障體系、高額的前期投入和運營成本、缺乏專門的政策和業務指導,這些都是在航空培訓方面亟待解決的問題。”
政策
民用航空2015年開放空域
隨著我國低空領域的逐漸開放,我國對通航及公務飛行員的需求也逐日增加,航空培訓市場就此迎來了新機遇。由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要求指出,將大力發展通用航空。
并且,國家民航局計劃于2015年開始試行向民用航空開放空域。這一系列政策法規的制定、實施,將有助于推進我國低空空域改革進程,進一步簡化通用航空飛行的審批程序,促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
相關數據顯示,未來五至十年,中國通用航空人才需求將達百萬,崗位包括通航機場維護、通用航空制造業、運營管理、機場、機場服務、通用航空公司、飛行俱樂部、飛行員培訓等。
通用航空作為民航產業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科學技術水平、人民生活質量水平的重要標志。展望未來,我國通用航空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加快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對于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的舉辦,將進一步加強通用航空產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國通用航空產業跨越式進步,加速我國航空產業的全方位和多元化發展。可以預見,2013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對于我國航空產業力量的昭示力、對于通用航空科技知識的普及力、對于通航產業項目的吸引力、對于我國通航產業整體發展的推動力,必將帶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