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是 一年一度的國慶節,有多少人和留學君一樣等待著為祖國母親慶生的這一天?
說起我們國家的國慶,你一定會想起“天安門升國旗”“大紅燈籠”“國慶聯歡晚會”…… 其實,每個國家的國慶節都各有特色。
從日期的含義上說,全世界包括中國在內,約有30個國家以建國日為國慶節;德國等以憲法頒布日為國慶節,法國等以革命起義日為國慶節,也有以國家元首生日為國慶節,如日本、泰國、荷蘭、丹麥、英國等國。 一般一個國家只有一個國慶日,但是,尼泊爾、瑞典、烏干達、幾內亞和丹麥卻有兩個國慶節。在尼泊爾,一個是“國家民主日”,一個是國王的生日;在瑞典,一個是“國旗日”,一個是國王的生日;在古巴,一個是“解放日”,一個是“全國起義日”;在烏干達,一個是“獨立日”,一個是“第二共和日”;在幾內亞,一個是“宣布共和日”,一個是“人民戰勝侵略紀念日”;在丹麥,一個是“憲法日”,一個是女王生日。
聽說,美國的國慶很奢侈,英國的國慶“不靠譜”,這究竟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快和留學君一起走出國門,看看世界各國如何歡度他們的國慶節吧!
1
最有意義的國慶節--中國
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節。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原王朝不斷與北方游牧民族交往、征戰,眾多民族融合成為中華民族。20世紀初辛亥革命后,中國的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共和政體。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后繼,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每年的10月1日為中國的國慶節。當年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在隆隆的禮炮聲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并親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聚集天安門廣場的30萬軍民進行了盛大的閱兵和慶祝游行。
國慶節是中國的法定假日。國慶期間,中國全國各地都要舉行各種慶?;顒樱o念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2
歷史最悠久的國慶節--圣馬力諾
世界歷史上最悠久的國慶節是圣馬力諾的國慶節,遠在公元301年,圣馬力諾就把9月3日定為自己的國慶節。這就是說圣馬力諾的國慶節已經有近2千年的歷史。
圣馬力諾共和國簡稱圣馬力諾。位于南歐亞平寧半島東北部,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之一,位于歐洲南部,意大利半島東部,整個國家被意大利包圍,官方語言為意大利語。居民大部分信奉天主教。首都圣馬力諾。
3
最奢侈靡費的國慶節--美國
7月4日是美國的獨立日,也就是國慶節,是美國政府花銷最多的節假日。
聯邦和各州政府需要提前數月籌備慶典,并向民眾分發公共安全指南、手冊等,盡管這些并不直接歸入節慶的成本中。為防止意外,聯邦及各州的警察、消防和醫療急救部門在獨立日期間必須增加人手。許多市鎮政府也舉辦活動,通常都免費開放,最多只收取一點象征性費用。
不過,各市鎮政府大多會想辦法控制開支,如請志愿者協助維持秩序;樂隊表演、娛樂節目和燃放煙花請當地電視臺、報紙和企業贊助;應邀坐貴賓席的市民不少人也樂于捐款。從損失的工時和額外的保安成本算,美國慶祝一次獨立日大約要付出7700萬美元的代價。而開心過節的美國納稅人,也通過平時交納的聯邦稅和州稅,間接為慶典活動埋了單.
4
最熱鬧的國慶節--法國
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也叫“巴士底日”,以紀念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革命。但1814年封建王朝復辟時,曾宣布這一天為“國恥日”和“殺人犯的節日”。直到共和制恢復10年后的1880年6月,法國議會才正式通過法令,將7月14日定為國慶日。法國人每年都要隆重紀念這個象征自由和革命的日子。
每年的7月14日,法國全國放假1天。節日前夕,到處都掛起彩旗,所有建筑物和公共場所都飾以彩燈和花環,街頭路口架起一座座飾有法國國旗顏色紅、白、藍三色布帷的露天舞臺,管弦樂隊在臺上演奏流行樂曲。
國慶日前后的晚上,狂歡的人群紛紛擁向街頭,隨著音樂跳起歡快的民間舞蹈。另外,法國每年都要在香榭麗舍大街上舉行大規模的閱兵儀式,晚上還要燃放煙火。法國每年的巴士底日慶典要用掉50噸火藥,10億支煙花;僅半個小時的焰火就要花費約350萬美元,整個節慶的成本可想而知。入夜,明亮的紅、白、藍三色探照燈光柱交叉搖曳在凱旋門上空,節日的燈火與天空中繽紛的焰火交相輝映,爆竹聲與狂歡的樂曲聲、歡呼聲響成一片,節日慶祝達到高潮。
在農村,國慶日之際,人們往往舉行穿袋子賽跑、小車推青蛙比賽等一些十分有特色的活動,同樣熱鬧非凡。
5
最不靠譜的國慶節--英國
英國在歷史上一直是個君主制國家,英王的地位至高無上,所以英國將國王的生日作為全國最大的節日來進行慶祝。這個慣例開始于1748年,當時的英王喬治二世在自己生日那天舉行了閱兵式,這種慶祝生日的儀式被歷代英國國王繼承了下來。19世紀維多利亞女王登基后,她喜歡在生日那天待在宮里,同皇親國戚們一起慶祝,不舉行閱兵典禮。但為了繼承先王的傳統,她決定再增加一個生日,稱為法定生日。從此,所有英王每年都要過兩次生日,一個是實際生日,一個是法定生日。
按歷史慣例,現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生日為4月21日,但由于倫敦4月氣候欠佳,因此將每年的6月第二個星期六定為“女王官方誕辰日”。因為每年的這個時候,一向有“霧都”之稱的倫敦天氣也比較好。
6
最奇葩的國慶節--阿根廷
1810年5月25日,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爆發反對西班牙統治的“五月革命”,推翻了總督并且成立第一個政府委員會。1816年7月9日阿根廷獨立后,5月25日被規定為“1810年5月革命紀念日”,即國慶日。
阿根廷人的慶祝方式帶有獨特的該國特色:發表演講,敲打鍋盆,揮動國旗和標語,咒罵政客。一些婦女身穿傳統服裝,穿梭在人群中發送系著藍色絲帶的香蕉,絲帶上寫著:“知道一切的人”。據當地人解釋,這些香蕉暗指政府是“香蕉政府”,腐敗無能。與此同時,總統會在例行的慶典上,對著漠然的聽眾發表一通演講,不過回應他(她)的通常是一陣不失禮貌但有氣無力的掌聲。
7
最平淡的國慶節--日本
日本雖然有個“建國紀念日”在 2月11日,但日本的“國慶日”卻和英國一樣,也是以立憲君主明仁天皇的生日12月23日,作為國家的節日。當天活動是天皇和皇后在皇宮接受國民進宮朝賀。日本的節日名目繁多,連企業也可以自己規定一個公司慶祝日,在民間最受重視的當屬元旦和盂蘭會。國慶日只是意味著一天的假期,并無慶祝景象。
8
最具爭議的國慶節--德國
10月3日,是德國統一日,即德國的國慶節,全國法定假日,是為紀念1990年10月3日原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正式宣布統一的國家性節日。官方的慶?;顒釉诼摪顓⒆h院任輪值主席的聯邦州的首府舉行,各個州的首府輪流舉辦慶?;顒?。
德國統一以來,關于國慶日的爭論不止一次,各種建議早有不少,始終得不到一致意見。這似乎說明兩個事實。第一,德國歷史上的悲劇多于喜劇。從1871年近代的德意志帝國形成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找不到一個像法國的7月14日一樣值得夸耀的日子,可以一提的是1944年7月20日以施陶芬貝格為首的軍官們刺殺希特勒的義舉,但作為國慶似乎又嫌分量不足。第二,說明人們對東西德統一后的現狀還不夠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