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素來就有“第一”綁架,就像小時候考試拿了個第二,面對父母失望的眼神,都會覺得自己很失敗。可人生是自己的,無論多少金牌銀牌,最終的歸宿不過都是櫥柜里的一個角落。最終留在心里的,是我們流過的汗,淌過的淚,和永不放棄自己的精神。
一個關(guān)于山峰的故事
我們都聽過這么一個故事。
一個老師問全班同學,同學們,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哪個山峰?
大家異口同聲:珠穆拉瑪峰!
老師聽完,滿意的點點頭,然后立刻問:各位,那第二呢?
全班啞口無言,鴉雀無聲,于是,老師笑笑說:你們看到了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一個人在任何比賽和考試中,度要去爭奪第一名,因為,第二名永遠沒人記得。
故事講完了,勵志嗎?
好了,接下來,我想繼續(xù)講完這個故事。
兩年前,我把這個故事同樣說給了幾個美國學生,你知道他們怎么回答的嗎?
第一位同學:老師,為什么我們非要別人記得,自己盡力努力過不就可以了嗎?
第二位同學:第一名只有一個人,如果都去爭第一,那誰得第二?得了第二不是會難受嗎?
第三位同學,對啊,第二難道不應(yīng)該很開心,而且被表揚嗎?
最后一個同學直接用現(xiàn)實反駁我,他說,老師,誰告訴你誰都不知道第二高峰是什么,第二高的峰叫做喬戈里峰, 它的高度是8611米。我暑假剛和爸媽去過。
他們的答案瞬間讓我震驚了,忽然,我開始反思中國這么多年的“第一名教育”,這些年,我們不停的教育學生第一名的重要性,逐漸忘記了,這個世界上,任何比賽第一只有一個,可是第二第三到幾百確是大多數(shù);
我們過分的去宣傳高考狀元,卻發(fā)現(xiàn)很多高考失利的人竟然在今后的生活里也能出類拔萃;我們一味的去追求金牌,卻忘了銀牌、銅牌也是拿汗水淚水拼搏出來的。
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yōu)勝者固然可敬,但那些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梁。
而這些小人物,正是這個國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卻從來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重視,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褒獎和聚光,卻被莫名其妙的忽視和批評。
“金牌”道德觀綁架了多少運動員
里約奧運男子400米自由泳比賽中,孫楊以3分41秒68奪得銀牌,與冠軍相差0.13秒。
賽后,孫楊情緒失控,在混合采訪區(qū)內(nèi)抱著熟悉的記者流出了傷心的淚水。
被萬千熒光燈閃耀的時刻,我為他感到心疼。
我不知道一個硬漢為什么會哭,但我明白,一定是他足夠傷心或足夠委屈,才會在這么多人面前流淚。
這些年,看孫楊的采訪,媒體都在不停的強調(diào)他對金牌的渴望和決心,這一次次的暗示,就讓大家潛移默化的覺得孫楊就等于游泳冠軍一樣。
這些年,我們用第一名和金牌的道德觀綁架了多少運動員。
何況奧運會最重要的應(yīng)該是精神,是不怕輸,不怕累的精神,不是金牌,更不是獎金,運動員只要精疲力盡大汗淋漓,就應(yīng)該收到重視和表揚,他們沒有對不起誰,要說對不起,應(yīng)該是媒體對不起他們。
孫楊沒有對不起國家,沒有對不起人民,我們看到了他的盡力,明白了他的努力,僅此就好。
其實,所有參加奧運會的健兒都是好樣的,他們?yōu)閵W運會付出了太多,得到金牌我們?yōu)槟泸湴粒玫姐y牌我們?yōu)槟阕院溃退闶裁匆矝]有,我依舊在賽場上為你歡呼、聽你歡笑。
除了孫楊外,最近兩天的朋友圈也被這位叫傅園慧的小姑娘刷屏了。
她以小組第三的成績晉級女子100米仰泳決賽,這個成績并不算亮眼,但賽后采訪卻讓她成為了今日第一網(wǎng)紅。
在聽聞自己的成績是58秒95時,她毫不遮掩地表達了自己的驚訝與喜悅:“我有這么快?我很滿意!”
然后記者問:“這個狀態(tài)有所保留嗎?”
因為這只是預(yù)賽,更重要的決賽還沒到來,所以標準答案當然應(yīng)該是“有所保留,后面的決賽爭取有更好的發(fā)揮。”
然而,只見她歡快的搖了搖頭:“沒有保留,我已經(jīng)用了洪荒之力了!”
記者又問:“是不是對明天的決賽充滿希望了?”
這時當然應(yīng)該堅決的說“是!”來表達自己對金牌的渴望。
然而她斬釘截鐵地說:“沒有期待!我已經(jīng)很滿意啦!”
然后便歡快地跑開。
孫楊和傅園慧兩種截然相反的反應(yīng),不禁讓我們思考:每個比賽都去爭奪第一名,真的那么重要嗎?
告訴孩子 這些人高考失利卻依然成功
這些年,所有的媒體都在報道高考狀元,仿佛他們就是人生的贏家,仿佛考試第一名是人生的最終目標。
但事實呢?
中央教科院在2011年做過一個調(diào)查,叫做《上海教育》,里面有這樣一句話:
“我們調(diào)查了恢復(fù)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yè)領(lǐng)袖”。
高考或許可以影響你的未來,卻絕不會決定你的人生。未來還長,路在腳下。不信?看看他們?nèi)绾巫叱龈呖嫉?ldquo;陰霾”。
馬云數(shù)學曾得1分
1982年,18歲的馬云迎來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他的報考志愿表上赫然寫著:北京大學。當年,他的數(shù)學成績是——1分。
心灰意冷的馬云和表弟去賓館應(yīng)聘服務(wù)生,讓老板給拒了。通過找關(guān)系,才做了一份給出版社送書的活兒。19歲那年,他再次走進高考考場,數(shù)學成績19分!
馬云又開始了一遍打工一邊復(fù)習的日子。到了20歲那年,他參加了第三次高考。這次,數(shù)學考了79分,但總分數(shù)比本科線還是差5分。
當年,杭州師范英語系由于剛升到本科,以至于報考的學生竟然不夠招生數(shù)。校領(lǐng)導(dǎo)做了一個令馬云感覺是天上掉餡餅的決定,那就是讓幾個英語成績好的專科生直升本科。于是,英語成績很牛的馬云以本科生的身份踏進了杭州師范。
俞敏洪英語從33分到95分
俞敏洪參加了1978年的高考。他報考的常熟市地區(qū)師專外語錄取分數(shù)線是38分,俞敏洪的英語卻只考了33分。
高考失利,俞敏洪在家里開手扶拖拉機、插秧、割稻,后來去大隊初中當了代課老師。1979年,再次參加高考,總分過了錄取分數(shù)線,但英語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師專的錄取分數(shù)線變成了60分,結(jié)果再度落榜。
俞敏洪參加了一個專門針對外語高考的輔導(dǎo)班。他和二十多個男孩一起住在一個連廁所都沒有的大房間里。早上和大家一起背單詞、背課文、做題、討論,晚上10點半熄燈以后,大家全部打著手電在被窩里背單詞。
1980年的高考開始了,英語考試時間是兩個小時,俞敏洪僅僅用了40分鐘就交了卷。分數(shù)出來了,俞敏洪的英語是95分,總分387分。當年,北大的錄取分數(shù)線是380分。
李修平曾三次落榜
當初,李修平高考連續(xù)三年落榜,父親卻從來沒有為她“走后門”找工作。父親的話里沒有絲毫通融:“你如果繼續(xù)復(fù)習考大學,我支持你;你如果不想考了,就把檔案放在街道上,聽街道的安排。”
李修平特別不服氣:姐姐哥哥都上了大學,怎么我就不行?后來她考上了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離家時,父親送給她幾句話:“生活要樸素,學習要努力,做人要坦誠。”這是一個父親送給女兒的“規(guī)矩”。
蔣雯麗高考落榜當工人
蔣雯麗因《牽手》《金婚》《中國式離婚》等影視劇而大紅大紫,但是,當年這個心懷夢想的女孩兒也曾高考落榜,被分配到安徽蚌埠的自來水廠當工人。
蔣雯麗后來回憶道:“我覺得我是一個很不認命的人。”當時,蔣雯麗給廠里組織文藝演出,一個舞臺總監(jiān)跑過來對蔣雯麗說,我看你表現(xiàn)力不錯,可以去考電影學院。這是蔣雯麗第一次聽說電影學院。后來,她就這樣“自以為是”地真的去考試了,沒想到文化課高考落榜已經(jīng)參加工作的她最后竟然考上了!
孟非沒聽說過“高考決定命運”
1990年,孟非參加高考。“落榜對我來說是意料之中的事。我坦然面對,也從未想過去復(fù)讀。干什么不一樣?”不過孟非說,和所有年輕人一樣,他對社會的艱辛認識不足。落榜后他去深圳打工,結(jié)果處處碰壁,不到一個月就回南京了。
1992年,他通過成人高考,考上南師大中文系。后來到電視臺打雜,幫人背包、打燈等,但一直都是臨時工的角色。直到1996年,他的一部專題片《飛向亞特蘭大》讓他在全國小有名氣,成為電視臺的正式人員。
2002年,在江蘇城市頻道傾力打造的1小時直播欄目《南京零距離》中,他終于走到了臺前。后來孟非成功主持《非誠勿擾》節(jié)目,由此在全國大紅大紫。
徐靜蕾考化妝專業(yè)被拒之門外
徐靜蕾曾說:“7歲的我騎著自行車穿梭于偌大的北京城去學畫,一心要考中戲的舞美系和工藝美院,卻名落孫山;當年報考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化妝專業(yè)時,我愣是被拒之門外。沒想到出來的時候遇上一位導(dǎo)演,誤認為我是表演系的學生,我猛然動了上北京電影學院的念頭。考電影學院的時候,我連一段舞蹈都沒跳完,考官無奈地讓我繞著大教室跑一圈!就這樣,我居然就稀里糊涂地跑進了表演系。”
李安第二次落榜時,數(shù)學差0.67分
第一年參加中國臺灣聯(lián)考,李安以6分之差落榜。第二年重考,數(shù)學差了0.67分,再度落榜。李安的父親是臺南一中的校長,李安的兩次落榜對于李家來說難以接受。
后來,李安幾經(jīng)努力,考上藝專影劇科。據(jù)他形容,那是“靈魂第一次獲得解放”,而他也是那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讀書與升學。
此后,李安學芭蕾、寫小說、練聲樂、畫素描。大學落榜者李安,最終成為了奧斯卡最佳導(dǎo)演李安。
李希貴:“學會輸”關(guān)乎孩子的命運
“我的孩子怎能輸?我的孩子要樣樣都強!”試問:這是不是很多家長的真實想法?在北京市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看來,挫折教育尤為重要,教會孩子從追求贏到學會輸,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
關(guān)心愈切,心也愈急,結(jié)果家長和孩子往往都會輸不起。這樣的環(huán)境里,孩子往往只被教如何去贏,卻不知道怎樣面對輸。然而,面對挫折,是人生重要一刻,如何讓孩子在輸?shù)臅r候、平凡的時候,收獲美好,考驗著我們的教育。
教會孩子從追求贏到學會輸
人在順風順水的時候,你往往看不出他的差別。只有遇到挫敗時,才能看出人的偉大。這就是我們?yōu)樯杜宸t塔山董事長褚時健的原因,他在四個行當都有挫敗,但是他最后都站起來了,站得很高很高。
我上個星期,剛見過我們?nèi)\會柔道的冠軍,我問他心得的時候,他說我們剛剛開始訓練的時候,第一課就是學會摔倒之后不受傷,你首先必須不斷被人打敗,然后你會滾翻、用特定姿勢確保你倒下之后,傷不了你。這是最重要的一課,我們也要教會孩子失敗之后不受傷,在失敗后看到光明。
我曾和白巖松老師交流,交流了倫敦奧運會的心得。在倫敦,他感覺到,歐洲運動員都學會輸,他們即使拿個第6、第8、第21,都開心得不得了,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在那個過程中已經(jīng)有了收獲。比賽只是整個過程中的一段而已,并非全部。
教會孩子從追求贏到學會輸,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我的兒子他小的時候,特別喜歡和他的爺爺下軍棋、圍棋、象棋。為什么?每次都是他爺爺輸了,后來我看不過去,我和他下,每次都會讓他輸。盡管他不愿意和我下,但我每次必須讓他跟我下,必須學會輸,不然特別危險。
走出三次挫折,就知道挫折后有光明
什么叫挫折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在經(jīng)受挫折的時候,知道有光明。為什么有些孩子跳樓?就是他經(jīng)受挫折后,他覺得就完了,覺得就一敗涂地了。人生不是這樣,我們必須要讓孩子知道,敗了不要緊,敗了一定還是有光明在的。但是你光靠說教,是不行的。只有他在一次次失敗中,你帶他去尋找,是不是還有一線亮光,是不是就可以走出來了。走出三次后,他就知道挫折后有光明,就沒有更大的人生風險。
在十一學校,我們一個學生創(chuàng)業(yè)的基地——松林書苑,這里會不斷掛出“重新開業(yè)”的牌子。為什么?因為他們公司“死了”,“死了”后重新開張。說實在的,我知道我們十一有200多個社團,但我也搞不懂究竟是多少個,因為今天建了兩個,明天垮了三個。
有人就說,你能不能派老師專門輔導(dǎo)下,讓他們別垮了,我說不可以。因為一旦老師介入,學生很多東西就得按老師想法做了。而且我希望孩子的社團在學校都挎過一次,辦個社團3個月、半年的,然后垮了,多好!人生重要的財富!比到社會上辦公司垮了的成本低多了。
當我們學會輸時,孩子也學會輸了
在十一學校,有個“道歉日”,10月12日。因為我們有個秋天,著急栽大樹,結(jié)果這個大樹晚上十點以后才讓進五環(huán)內(nèi),所以拉到這學校已經(jīng)凌晨12點了,必須種起來,就在學生公寓旁邊栽,工人沒太注意,吵吵鬧鬧,把好多學生搞得沒睡好。
學生當天晚上就給我發(fā)短信了。我就告訴總務(wù)處,不斷地啟發(fā)他們。他們終于在我的啟發(fā)下,在學生的公寓樓,向全校貼了兩封“道歉信”,向?qū)W生道歉。這一道歉,學生馬上就變了,學生就覺得,我們也得道歉,不該這么計較。所以,后來這一天就成為學校的“道歉日”。
2011年的校運動會,會務(wù)上一個班經(jīng)過主席臺跳舞的時候,音樂給弄錯了。怎么辦?教導(dǎo)處老師寫道歉信,道歉。老師們可能感覺,無所謂,但孩子不得了,原本排得那么好的舞蹈,音樂給配錯了,多難受阿。但老師一道歉,就消氣了。
我也經(jīng)常給學生道歉。有次中國教育協(xié)會臨時安排我到中國臺灣去,平時我的出訪都是已經(jīng)安排好的,但因為我是協(xié)會副會長,他們說在臺灣有個論壇沒人去,臨時讓我過去,說要有領(lǐng)導(dǎo)致辭,我就沒辦法了。但是和孩子們周一的“校長有約”共進午餐,兩個星期都已經(jīng)約好了,我去不了。怎么辦?道歉,給所有學生寫道歉信,后來學生們也原諒我了。回來后我給大家補了飯。
短處我才不管呢!我是用我的長處來工作和生活的
木桶理論害了我們好多年,總是認為短板決定能盛多少水。但這個世界,短板是可以連接的,我需要裝水時,我接一塊板插上去就行了,李四有個短板拿張三的插上去好了。你讓我攢齊這所有板,對不起,我一輩子都攢不起來。
當我們的孩子有一短處的時候,我們的家庭、社會和學校,都急著做一件事,就是去補短。其實,更重要的是,盡快去發(fā)現(xiàn)長處,他一定有自己的長處。
奧運會開閉幕式的導(dǎo)演王潮歌,她說,短處?短處我才不管呢!我是用我的長處來工作和生活的。這人非常有個性,人家就是能做出《印象劉三姐》、《印象西湖》,很能和別人合作。
每一方面有點成就的人,往往都有了不起的短處,比如崔永元、喬布斯,都有嚴重的憂郁癥。為什么?因為他們天天想著怎么超越自己。
一個家庭若如果緊緊抓住孩子優(yōu)勢,培養(yǎng)15年時間,你什么中考、高考,都不在話下。但就是我們不淡定,我們老搖擺,我們老怕輸在起跑線,最終我們就真的輸了,最終你什么優(yōu)勢也沒發(fā)現(xiàn)。
有一部很著名的教育電影,印度的《世界與星星》,大家可以看看。講的是一個很不會學習的孩子,分數(shù)是零分。但是他遇到一個老師,變成了寶貝,成為一個繪畫的天才。“發(fā)現(xiàn)真的你,找到自己,你就是太陽,光芒萬丈。(內(nèi)容綜合真正的教育、搜狐教育、南方教育時報等)
版權(quán)所有:中教未來(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c)2001-2025 rights reserved www.3848080.com 京ICP備14025495號-5
高校特色專業(yè)招生咨詢熱線:4007-567-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