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精品課)的硝煙剛散不久,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面對高考失利,你將何去何從?記者走訪發現,在復讀、出國留學(課程)與參加工作這三個常見的選擇中,選擇復讀的人并不多,而多讀一年高考班所面臨的身體與心理的雙重壓力,是大多數高考失利者不愿意選擇復讀的最重要原因。
老師鼓勵學生按實際情況選擇是否復讀
“我們班今年高考的成績還不錯,重點率超過80%,大部分學生在考場上發揮正常,高考失利的人并不多。”福田一位剛帶領學生參加完高考的班主任告訴記者,在她看來,所謂的高考失利并不是說學生的考試成績差到沒有任何學校錄取,而是考試成績與平時的學習水平相去甚遠。
“都說高考是實力與運氣的雙重考驗,有人實力在一邊擺著,但就是運氣不好,或者因為心理素質,備考狀態差,或者臨場發揮失常導致成績不理想,這都是常有的。”這位班主任認為,面對高考的失利,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經得住打擊從頭再來,而即便從頭再來也不能保證復讀就能夠金榜題名,“家庭經濟能力好的,家長會把他們送出國;家庭條件一般的會考慮復讀;如果家庭條件一般,成績又不好基本上就直接出去工作了。但無論做什么樣的選擇,基本上都是基于孩子的意愿,底子不好的復讀十年也很難成功。”
唯一公辦高考復讀學校每年招生逾200人
根據廣東省教育廳相關規定,省內普通高中學校不得以任何形式舉辦往屆生復讀或補習班,以及利用普通高中教師及資源與其它教育單位聯合舉辦補習班或復讀班,并要求各市教育局對全市公辦普通高中招收往屆生復讀的情況進行檢查,對已招收的往屆生要堅決清退。由于公辦高中無法招收復讀生,民辦高中與私人培訓機構則成為了大多數復讀考生的選擇。
據悉,位于梅林的深圳城市學院是深圳唯一公辦性質的高考復讀學校,學院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創辦、直屬市教育局的辦學機構,經教育主管部門批準在2002年開設了高考復讀學校。記者從學校負責招生的工作人員處獲悉,每年進入深圳城市學院復讀學校的考生數量幾乎都超過200人,招生范圍是當年高考成績達3A線以上的廣東省戶籍考生以及外省籍學生,學校的招生工作從每年高考結束后開始,今年的招生工作目前仍在進行中。
“8月1日正式開學,除了藝術班以外一共有6個班,3個文科班3個理科班,按照學生的成績進行分班,復讀一年的學費是24800元,加上住宿費、考試報名費,根據實際情況,每名學生需要交納的費用在35000元左右。”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按照往年的報名情況,外省籍考生幾乎沒有,而逾200個學生里面非深戶考生僅有十多個,剩下的全是來自深圳各個區的復讀考生,而由于今年深圳全面開放異地高考,估計前來報名復讀考生中的異地生源也會有所增加。
有考生表示會因為心理壓力大拒絕復讀
面對高考失利,雖然受打擊的莫過于考生自己,面對考試落敗的陰影,昔日同窗的金榜題名,以及再戰一年的痛苦,很多人對于復讀望而卻步。
“我們復讀班的老師常說,經歷過高考你們會變得勇敢,而經歷過復讀你們會走向成熟,因為經歷過打擊,能站起來的人并不多。”住在皇崗村的張先生表示,5年前,他也經歷過復讀,而他在這一年的變化堪稱脫胎換骨。
“當時周圍大部分同學都考上大學了,我原本的成績能夠上一本重點的,之前幾次模擬考都不錯,就是最后敗在臨場發揮上,好在第二年比較正常,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張先生表示,并不是所有復讀的考生都能得償所愿,很多人復讀之后仍未考取滿意的學校就崩潰了,“當時補習班里的氣氛特別壓抑,同學一年還有好多人是叫不出名字的。除了上課,剩下的時間便是關在宿舍或者教室里自習。”
在很多高考失利的人眼里,復讀并不是他們人生的唯一出路。“記得當初高中畢業典禮以后,我們有個謝師宴,班里有5個人都沒考上滿意的學校,后來一個復讀,一個工作,另外3個全都被爸媽送出國了,現在再聚會,復讀的依舊混得不好,選擇工作的當上了小老板,出國歸來的要么子承父業,要么披著海歸的黃金甲進了外企,我就是其中之一。其實吧,人生的變數真的說不定的。”市民趙小姐在談起自己的高考經歷時,也發出了如此的感慨。
六成受訪者認為復讀痛苦壓力大
近日,南方都市報發起一份網絡調查,共收到上萬份問卷。統計結果顯示,假若高考失利,有近七成受訪者表示會選擇復讀,25%的受訪者表示可將就上一所大學 ,只 有1 .7 %和4.3%的受訪者分別表示可就業和出國。同時,有六成受訪者表示復讀是痛苦的,會造成心理壓力大。值得一提的是,有超三成的受訪者表示復讀進步的空間不大。看來,在眾多出路中,復讀是大多數高考失利學子的選擇,但也是最讓人矛盾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