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已定,如何合理而科學地填報志愿,是廣大考生的又一難題。要做好這道題,首先要掌握高考招生的政策規則,然后結合自身實際科學選擇和準確定位志愿,另外還需要對志愿進行合理排列。在此,我市多名有報考經驗的業內人士給出各自建議,記者結合考生和家長對政策和形勢的關注熱點,經過整理,供廣大考生和家長參考。
專業人士建議,首先要對自己的位次準確定位,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要準確知曉本人高考成績及在本省(市)排名。“知彼”就是清晰了解招生院校的錄取分數及錄取排名。除了考分,還要結合自身性格、興趣、特長、能力等合理確定學校類型、檔次及專業。考生要根據自身需求,注意掌握專業和學校的平衡問題。在選學校和專業時,要避免由于過分追求熱門而又因高考分數沒有足夠高,導致在理想高校中被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甚或錯失高層次高校。還需要關注專業的內涵,如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就業去向等,從中判斷自己對某個專業是否有興趣,是否具備學習該專業的知識和能力基礎。
現行的“平行志愿”填報,可允許考生同時填報多個第一志愿,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投檔,大大降低了填報志愿的掉檔風險,也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高校招生生源的穩定。廣大考生和家長需充分了解各省級招考辦公布的平行志愿投檔規則和高考成績統計,綜合多渠道信息,確定自己的高考志愿。考生可更充分地選擇多所理想的學校,同時平行志愿“分數優先”的投檔原則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護高分考生,降低其志愿填報的風險,也能大大減少考生錄取“高分低就”的情況。但同時,也會帶來報考同一高校競爭對手數量的增加,考生在填報志愿時,也要警惕因志愿扎堆而導致的潛在風險。
實行“平行志愿”報考,考生和家長要特別注意,在同一梯度內所選擇的高校在投檔中只作為一個志愿,只享受一次投檔機會,一旦考生被投檔,即使被退檔,也不能再投到本輪投檔的其他高校。平行志愿填報高校也有先后順序,而且這個順序還很重要,是在分數優先的前提下遵循志愿順序進行,投檔時,電腦從考生第一志愿高校開始檢索,如果考生第一志愿高校報低了,即便后面還報了與自己分數相當的“高”校,則也只能“優先”被第一志愿的“低”校錄取了。
專家建議,考生在填報平行志愿時,應參考各高校往年的提檔線、今年的招生計劃,根據本人的分數和排名情況合理選擇高校,避免因選擇盲目而不能被投檔。在填報志愿時一定要注意,選擇院校時,要從高到低拉開分數梯度,盡量不要把處在同一層次、歷年錄取分數接近的高校放在一起,以增加被投檔錄取的機會。值得注意的是,考生在填報專業志愿前,事先一定要仔細關注專業的相關信息,包括限報條件、對外語和單科成績的要求等,避免因自身條件不符合專業要求而影響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