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者看來,一個人踏實地進行職業與個人生涯的自我規劃,大概要經過這么幾個有意思的步驟:沖動→持續的沖動→情結/夢想→責任/理想→事業→職業→就業。
第一個步驟就是沖動,是你本能地喜歡做某些事情,那么就大膽地去做。這種沖動可是點燃你未來志向的星星之火。
常常會有人告訴你,沖動是魔鬼,沖動可不是才華。真的要在乎那些話嗎?年輕的時候不沖動,什么時候沖動?我們常常被教育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要按照長輩們的規劃發展一種特長,比如彈鋼琴、學畫畫、練舞蹈,可是你對那些東西真的有熱情嗎?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是學了很多無聊的知識和技巧之后,卻再也沒有嘗試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沖動。
讓自己保持想象力的活躍、精神的開放,就要重視生活中每一次小沖動的價值,那是你的天性在對外發出呼聲,切不要壓抑個人的天性,而去嘗試一種人造的沒有營養的特長!是沖動沖開了我們的人生視野與格局,帶來了人生奮斗的自動自發。
當然,僅有一次沖動是不夠的,下一步是要找出持續的沖動。你也許會三心二意,但是,時間會幫你作出抉擇。常常會有人問我們諸如“興趣和能力分離怎么辦”這樣的問題,回答就是,交給時間去解決。你的“一時興趣”一旦滿足了就是它消失的時候,那些你始終放棄不了的事情、持續不斷的沖動才真正可被用來開發為一種理想。
你不斷地沖動著想要做某件事情,它成為你的情結,這時候,還停留在夢想階段,如果你用理性審視過它,用個人價值觀的標尺反復衡量過它,你便與它發生了嚴肅的關系,這時候就進入了理想的階段。夢想跟理想的區別,就像戀愛和婚姻的不同,理想的特色是你開始對它負有責任感。
理想還停留在理念階段,可能只是一句話的簡單描述。要把理想具象化,發展成為一系列有形的東西,它才會成為一項事業。人們是通過成就一番事業來達成某種理想。
而任何人不管有多么志向高遠的事業,最終都要落實在一些具體的行業和職位上,你得以某種身份去干成這些事情,這就是你的職業理想。
大部分人對社會的成就是他的職業成就,而不是業余愛好的成就。從哪里踏上你的理想職業路徑,這種職業的起點決定著你未來事業的發展。
這樣走上一圈,你的決定才經得住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