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10月29日電明年將實施本科人才培養質量國家標準。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今天在此間召開的2016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術年會暨高等教育國際論壇上透露,教育部將于今年年底、明年年初頒布實施全部92個本科專業類的教學質量標準,作為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國家標準和基本要求。教育部要求高校依據國家標準,結合實際,修訂本校的專業教學質量標準,優化各自的人才培養方案。
當前,人才培養已經被高校擺在更加重要突出的位置。林蕙青說,新修訂的《高等教育法》再次明確,高等學校應當以培養人才為中心,開展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以及文化傳承創新。
林蕙青說,從全局工作看,人才培養工作正在升溫,取得重要進展和成效。
她介紹,最近一批高校在制訂“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方案”時,把建設一流本科教育作為核心指標,把教育教學改革作為重要內容。一些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正在扭轉,一些高校的科研優勢正在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而高校新一輪綜合改革方案普遍將教師評聘獎勵制度改革作為重點,重中之重是增加教學權重、引導鼓勵教師把精力更多地投入教書育人。此外,人才培養經費持續增加,31個省區市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撥款全部達到1.2萬元。高校質量保障主體意識增強,一批高校形成人才培養工作自我診斷自我完善工作機制,
但是,林蕙青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就全局來看,人才培養中心地位還不夠牢固,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問題仍比較突出,對教學工作領導重視還沒完全到位、教師投入還沒完全到位、資源保障也還沒完全到位,人才培養工作仍在爬坡過程中。
林蕙青表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學校、教師、學生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共同責任,各方都要擔負起各自的使命和責任。
她以高校為例,高校要進一步落實人才培養核心地位。比如,當前重要的是,高校要避免將“重視教學”“重視人才培養”泛化、抽象化。學生和老師不是符號和數字,高校要深入地、具體地推進人才培養工作。此外,高校也應該對院系和教師開展教學改革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同時,也要加大對學生實習的投入。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育部正在從各個方面努力推進。
林蕙青介紹,為了完善教學管理制度,教育部制訂修訂基礎性教學文件:制訂《教育部關于加強高校課堂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指導意見》,修訂《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定》。
此外,教育部還實施一系列教改專項,推動教學改革。比如,實施中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專項、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專項,國家投入資金支持若干國家發展戰略急需的重點領域推進教學改革,深入實施好各類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項。
建立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平臺。比如,組織研發教務系統教學改革信息平臺,建設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
同時,教育部也在積極推動教學質量評價監督:要求高校建立健全教學質量自評體系;開展對高校教學質量的審核評估;對高水平大學的工程、醫學、金融、會計等職業性強的專業,開展專業認證,確立國際標準;支持第三方社會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學校教育教學評價。比如,去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組織的“學生喜愛的大學校長”評選活動,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每年開展的學生對學校教學工作滿意度調查等。這些評價方式在一定意義上有效地監督和推動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