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報志愿的專家認為:
1.平行志愿所填報高校之間應總體拉開一定的梯度。梯度值無法籠統給出確定值。即便根據考生分數層次可以確定最高平均梯度值和實際平均梯度值,也不過是一個不必拘泥采用的參考值。
2. 平行志愿之間按照經典的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原則均勻拉開梯度填報是最簡單最安全的方式,能夠保證考生以不浪費分數的方式剛剛跨門檻進入一所高校,但是常常不能滿足專業選擇的要求。
3. 在沖穩保的大趨勢中引入局部零梯度組合是技高一籌的填報技巧。局部零梯度組合可以出現在不同位置,助考生實現實現更加圓滿的夢想。
目前全國各省幾乎都實行平行志愿,北京2015年也實行了考后大平行志愿。各省的平行志愿設置雖略有不同,但是基本上大同小異。無非就是平行志愿填報學校的數量在三個到六個不等,目前最多的是新疆自治區,平行志愿學校的數量達到了9所院校。有一些省區還在同一個批次中設立了先后順序的錄取分段或者分組。
平行志愿的錄取規則基本上都是分數優先,遵循志愿,一輪投檔。在此基本規則下,如何填報平行志愿已經有了一些大家公認的實操要點,比如說:“依據分差或者排名對考生進行的定位選高校”,“選擇的幾所高校要遵循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原則排列”,“所選高校之間一定要拉開梯度”,“填報志愿的時候一定要服從專業調劑規避退檔風險”等等。
志愿填報變簡單了嗎?
回答是肯定的。在考后知分知線的情況下,選擇五六所平行志愿的學校,保證命中一個所選高校已經不是什么難事。但是近期筆者感覺家長們的咨詢更多地在考慮如何在選擇一所滿意的高校的前提下,保證所選專業也比較滿意。
以北京為例,2015年首次實行考后知分知線大平行志愿,從新發下來的2016版《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在京招生錄取分數分布統計》(大厚本)上能夠看出:所有高校錄取扁平化非常明顯。具體表現在中高分數段錄取人數減少,錄取考生向最低分數段密集排列。
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例(見下圖),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理科在京招生計劃225人,實際錄取232人,其中153人是在最低分數段670-679分數段錄取的,占實際錄取人數的66%。剩余34%考生是在680-689分數段錄取的。并且只需670-679和680-689兩個分數段就錄滿了全部考生。錄取“扁平化”非常明顯。對比一下2014年的數據,201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理科在京招生計劃237人,實際錄取285人,分布在從640-709七個10分分數段中,其中640-679四個分數段比較均勻地分布著270名考生,占實際錄取總人數的95%。
這就是說,首年實行考后大平行志愿以后,在高校提檔線門檻附近錄取的考生很多。這正反映了平行志愿投檔規則的一個特點:六所平行學校只要在一個能夠包含考生的分數范圍內按照分數高低順序排列,就能夠比較容易實現考生不浪費分數,“夠上哪個投進哪個”的愿望。這本是一件好事情,也是平行志愿的一個優點。
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到平行志愿的一個弊病:眾多相對低分考生密集“擁擠”在高校提檔線門檻附近,他們的專業滿足率一定會比較差。我們同樣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年的數據中能夠看到這一點:在錄取的232名考生中,第一專業錄取的考生只有67人,僅占29%。多數考生都不是第一專業錄取,甚至是服從專業調劑錄取的。而對比2014年的數據:2014年在錄取的285名考生中,第一專業錄取的考生達106人,占37%。考生的專業滿意度比較好。
在平行志愿情況下,如果考生不滿足于不浪費分數就能上一所剛剛跨門檻就錄取的學校,希望對自己的專業錄取也提出一定的要求,怎樣通過志愿填報實現這個愿望呢?
A校沖高,重點保B校滿意專業通常行不通
“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幾乎成了考生家長們填報志愿的法寶。首先各省市高招辦的專家都這么說,各個高校招辦的專家也這么說,各個中學老師還是這么說。在談到“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時候,還要補充一句“要拉開足夠的梯度”。于是,有家長堅信只要滿足上述條件就能“夠上哪個錄取哪個”。
“夠上哪個錄取哪個”應當不是專家說的。嚴格地說應當是“夠上哪個投檔哪個”。高考錄取有“投檔”和“專業錄取”兩個程序。投檔的時候是只看分數“夠上哪個投檔哪個”,投檔成功之后再進行專業錄取。專業錄取的時候要根據高校的專業錄取規則進行專業錄取,如果考生不符合專業錄取條件(例如身體某項不合格)或者所填報的專業都不能錄取又不服從專業調劑,將會被退檔。千萬注意退檔可不是從A校退到B校,而是一下子直接退到征集志愿或者下一個批次。要想規避退檔風險,一般來說A校絕對不敢填報不服從專業調劑。
因此,A校只填報能接受的專業不服從調劑,萬一A校專業沖高進不去,拉開梯度報B校滿意專業,至少保證B校滿意專業的做法,通常是行不通的。
脫離考生個案談具體的梯度值沒有可操做性
在平行志愿情況下我們我們的平行志愿學校應當怎么報?具體說我們選擇了一批比較合適的高校之后,到底應當怎樣合理設置梯度?
這里提到了梯度,大家很容易理解為梯度值。家長們也經常問:幾所高校之間應當拉開多大梯度合適?
是不是“5分到10分”的梯度,或者“平均拉開8分左右”的梯度是最合適的梯度值呢?筆者認為,不針對考生個案籠統地給出一個通用的梯度推薦值沒有任何意義。無論你給出大于1分的任何梯度值,對于批次分數控制線附近的考生都不具備可操作性。
正確的平均推薦梯度值如何表述
無論給出10分到20分的梯度推薦值,還是給出平均8分的梯度推薦值,都是脫離實際的閉門造車,最好不要給出固定的梯度值。是1分、兩分,5分、10分還是20分,要根據考生的分數層次決定,比如說分數比較高,就有足夠的分數空間去把握這個梯度。比如說分數就在一本線上5分,就沒有拉開梯度的“本錢”,只能不得不填報幾所一本線上幾分以及壓線的學校。
筆者認為,如果一定要給出參考的梯度值,必須是針對具體的考生個案。一個是可以用考生的高考成績高于批次控制分數線的分差除以5(6個平行志愿情況)得到的就是最高平均梯度。例如今年北京某文科考生620分,文科一本線是579分,最高平均梯度就是8分左右。
另一個是首先確定考生打算用的最后一個平行學校F的保底排名位置所對應的分數,用考生的高考成績高于保底位置的分差除以5(6個平行志愿情況)得到的就是實際平均梯度。例如上述同一名620分的文科考生,為自己F學校的保底分數設定的是590分,實際平均梯度值就是6分。無論是最高平均梯度,還是實際平均梯度,在實際志愿填報操作時候也僅僅是一個參考值,考生和家長未必能在這么精準的分數間隔找到合適的學校,可以根據自己情況向上或者向下調整,絕無一定之規。甚至不去計較這個平均梯度值也無所謂。只要有這么一個意識:前高后低往下排列就行。
技高一籌:沖穩保中引入局部零梯度組合
筆者前面已經說過平行志愿填報方法的經典闡述:“選擇的幾所高校要遵循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原則排列”,“所選高校之間一定要拉開梯度”。這種方法除了操作簡單優點以外,保證命中一個所選高校的風險也很小。因此高招辦的專家們都推薦這種方法,在考生家長中應用最廣。以北京六所學校的平行志愿為例,兩所學校之間比較均勻地拉開梯度:
A – B – C – D – E - F
只要使考生定位在從A到F之間的任意一點,都能保證至少命中一所。對于不愿意再深入研究志愿填報,或者只滿足于以最節約分數的方式剛剛跨門檻進入一所高校的考生家長來說,不失為一種非常好的志愿填報方式。但是根據前面的分析,這種方法如果剛剛跨門檻進入的話,很難保證錄取滿意的專業。
下面我們探討幾種“技高一籌”填報方法。
A – BCD – E - F
在總體保持梯度的情況下,在自己最可能錄取的B校位置零梯度報2-4所院校組合。在這里A是沖高的學校無把握,是考生的一個夢,如果沖進去專業難保滿意,那也認了。但是B、C、D校是有把握能進去并且有一定的專業選擇空間。需要特別注意的,也是比較反常規的是B、C、D校之間不拉開梯度,即所謂零梯度設置。B、C、D代表了三個門檻等高的高校與專業的組合。這里雖然說是等高,實際上就是上一年的分數線十分接近,而今年分數線哪個高點哪個低點很難說,排序的時候不要在乎上一年分數線誰高,而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喜歡程度排序。E和F校是常規意義上的兩個層次的保底學校。根據“零梯度學校組合”的數量不同,以下幾種都屬于這種方式:
A – BC - D – E - F
A – BCD – E - F
A – BCDE - F
這種填報方式為什么說“技高一籌”呢?在一所沖高,一到三所分層次保底的情況下,把高考志愿的寶加倍押在最可能錄取的分數段。
有人也許會說,這樣填報,BCD零梯度,前面的進去,后面的就沒用了;前面的進不去,后面的不就也廢了嗎?我們這樣想:因為BCD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喜歡程度排序,前面一定是最喜歡的。前面的進去,就實現愿望了。后面的還有沒用已經無所謂了。再者,BCD說是零梯度排列,事實上不可能能保證零梯度,就有可能前高后低或者前地后高。
我們繼續想象,還可以有更多的類似組合,都是局部零梯度的不同組合:
A – BC - DE - F
A – BCD – EF
可見,局部零梯度組放在不同的地方,可以有不同的效果。我們想一想,零梯度組如果放在首位是什么情況?
AB – C –D - E - F
AB – CD - E - F
AB – CDE - F
清北夢是很多考生的夢想。當考生的成績十分接近清北的門檻,但是沒有十分把握的時候,一定愿意用A校沖一沖清北。沖清華,還是沖北大?考生會很糾結。因為在錄取前,很難猜出當年清華和北大的分數線誰高些,誰低些?
就拿2015年北京理科來說吧,北大693分,清華694分。690-692分的考生一定有沖擊欲望并期盼清北分數低一些。如果技高一籌的聰明考生應當能夠想到這樣一個技巧:在A校和B校同時分別填報清華和北大,CD校再填報低一個檔次的人大復旦上交等高校。這樣填報的結果是什么呢?
比如:考生分數是692分。選擇A北京大學,B清華大學,C上海交大:
情況一:北京大學提檔線693,清華大學提檔線692,考生被清華大學成功投檔。
情況二:北京大學提檔線692,清華大學提檔線693,考生被北京大學成功投檔。
情況三:北京大學提檔線693,清華大學提檔線693,考生被上海交大成功投檔。
以上三種情況必有兩種情況實現清北夢。
假設考生按照常規的必須拉開梯度的填報方式在A位置只選清北中的一所,當選擇A為北京大學,B為上海交大時:
情況一:北京大學693,清華大學692,考生被上海交大成功投檔。
情況二:北京大學692,清華大學693,考生被北京大學成功投檔。
情況三:北京大學693,清華大學693,考生被上海交大成功投檔。
當選擇A為清華大學大學,B為上海交大時:
情況一:北京大學693,清華大學692,考生被清華大學成功投檔。
情況二:北京大學692,清華大學693,考生被上海交大成功投檔。
情況三:北京大學693,清華大學693,考生被上海交大成功投檔。
無論A校如何選擇,三種情況都只有一種情況能實現清北夢。
A和B同時分別填報清華和北大時,無論順序如何,都能將實現清北夢的概率提高一倍。這就是局部兩所學校平坦零梯度給考生帶來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