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前,全社會都在想方設法給考生和家長減壓。那么,高考后是否就意味著考生可以全面放松呢?昨日,記者從蕪湖市第四人民醫院獲悉,對于部分考生而言,考后同樣需要及時減壓。
“高考后,一部分學生仍然存有擔心和郁悶的情緒。由于自覺發揮不佳,而擔心自己的成績。”昨日,市第四人民醫院的主任醫師、蕪湖市心理學會秘書長李業平表示,這是高考后部分考生存在的常見問題。與此同時,還有部分考生,由于高考結束,呈現出與上述考生相反的徹底放松心態,“甚至過上了日夜顛倒的生活。這對身心同樣有害。”對于后者,李業平建議,徹底放松的心態自然很好,但是需要在正常的生活規律下進行。
對于仍然對成績擔憂和沮喪的考生,李業平建議家長,高考后,對孩子的減壓工作同樣不能掉以輕心。“高考之后的一段時間內,家長要對考生有一定的關注度,多溝通多了解,觀察孩子的情緒狀況。對于出現不佳情緒的考生,家長要積極主動想辦法,不要認為這是一件小事。”他強調,尤其是在高考成績公布之后,家長更要予以關注孩子的狀況,防止個別孩子由于對成績不滿而做出極端行為。
此外,在高考結束后的填報志愿環節,李業平表示,結合平時的臨床接診情況,每年都有孩子訴苦,表示對自己所學專業毫無興趣,或者無法繼續就讀。而問題的根本,可能就出現在當年家長與孩子填報志愿的環節。“在填報志愿環節,孩子扮演的應該是董事長的角色,家長扮演的則是總經理。”簡而言之,就是家長應該參與到討論中,與孩子共同為填報志愿搜集資料或者做相關準備,但是最終拍板決定權要放手給孩子。不管考得好不好,李業平都建議考生多多參加文體活動,一方面轉移注意力,另一方面與人多交流,適當地調整情緒,培養自己的愛好及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