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雙減”后的第一個寒假,部分地區的學校、學生及家長收到通知,通知要求教育行政部門督促每一位學生簽訂承諾書,拒絕寒假期間參加學科類培訓,堅決抵制違規培訓,如有違反,自愿納入學生個人管理檔案。其中“納入檔案”這點值得商榷。 學生要補課,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或許是“病急亂投醫”,確有提高成績的迫切愿望;或許是對“雙減”的理解還不夠深刻,抱有僥幸心理。但不管具體是什么原因,更合理的管理方式完全可以是教育、勸阻,而不是一刀切的“進檔案”。
在公眾的傳統印象中,進入檔案,可不是一件小事。須知,檔案是跟隨許多人一輩子的事。如果就因為補了一次課,就有了“人生的污點”,未免有些矯枉過正、過猶不及。
還需要追問的是,做出參加學科培訓就要“進檔案”的規定,有沒有相應的法律依據?在這個假期中,這個規定是真的要硬性執行,還是僅僅打算起到“威懾”作用?決策者有沒有考慮過,該規定可能會給一個孩子的未來造成什么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