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就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2629號建議作出答復。針對“關于降低中專生進入高等院校進行全日制教育門檻的建議”,教育部表示,將繼續貫徹落實黨中央對于職業教育改革的政策部署,進一步強化中等職業教育基礎作用,規范長學制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嚴格執行技能拔尖人才免試入學條件,逐步建立“職教高考”制度,使中職畢業生享有更多樣的教育選擇和更暢通的學業提升通道。這一回復引發網友熱議。
何謂職教高考?2014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健全“文化素質+職業技能”、單獨招生、綜合評價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試等考試招生辦法,為學生接受不同層次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多種機會。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首次提出要建立“職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招生辦法,提高生源質量,為學生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多種入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國家層面上對職教高考已有了初步的制度設計。實踐層面上,一些地區和高校也在不斷積極進行“職教高考”的探索,如春季高考、“三校生”高考、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單招考試,等等。
職教高考成就了中職生的人生夢想。職業教育再不是“斷頭教育”,隨著中職—高職—職教本科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立,各級各類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成長空間和發展通道打通和拓寬,中職生也理應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中職畢業生大多十七八歲,這個年齡段畢業生在就業市場當中競爭優勢明顯不足,同時,產業的快速發展對職業教育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因此,職教高考滿足了中職生這個群體接受更高級別教育的機會。
選擇上中職,并不是死路一條。“條條大路通羅馬”,中職生不擠普通高考“獨木橋”。正如此,一部分中職生憑借自己努力,通過“職教高考”實現了個人的大學夢想,接受更高層次的職業教育,為他們的人生幸福奠定了堅實基礎,助推他們實現就業、成才、創業的夢想。
職教高考推動了中職教育改革發展。“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技能大賽”。以“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為主的職教高考將職業教育技能大賽對接起來,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教,從而指導中職學校在辦學方向上進行調整。“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向逐漸發生了新變化,形成了“升學與就業并重”的辦學思路。
中職學校以職教高考為重要抓手,不斷深化“三教”改革,著力實施“三全育人”,加強學校管理,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職業教育內涵發展。
職教高考影響了社會公眾對職業教育的看法。長期以來,社會大眾將中職生等同于差學生。中職生能考大學?盡管中職教育“升學”備受質疑,但越來越多實例證明,中職教育再不是傳統觀念中的“次品教育”,中職生也非“差學生”。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基礎的中職教育,也有其魅力,中職生也有其閃光點。
職教高考更注重以人為本。“文化素質+職業技能”,強調人的全面發展和獨特之處。應該說,職教高考積極回應了社會關切,讓每一名中職生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亮點,從技能大賽中尋找成功的自信,從技能高考中享受成功的喜悅。事實也如此,廣大中職生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學校培養,具備了基本的技能,養成了良好的職業道德。因此,換一種境界看職業教育,換一種眼光看人才,換一種心情看中職學生。這正是職教高考為我們帶來的教育價值和教育觀念所在。
誠然,目前各地進行的“職教高考”尚在探索和試點階段,是“小眾化”的,還不屬于真正意義上的職教高考,但其帶來的效應是明顯的。隨著職教高考制度的不斷完善建立,它對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雙減”政策落實、高考改革乃至教育生態的建構等都具有積極而深刻的意義。由此,我們期待職教高考從制度上進一步構建完善,早日落地。
(來源:蒲公英評論網 作者:葛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