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版孟母”和女兒同上一所大學
女兒到哪里讀書,父親蘇以彬就將自己的小餐館開到哪里。今年,父女倆一起參加高考[微博],同時被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同一個專業錄取。
經過一個多月的協商,“十一”過后,43歲的蘇以彬終于作為一名大學生,坐進了該校的教室。
昨天,記者來到學校,感受了他和女兒一起上大學的酸甜苦辣。
43歲大學生課堂上很專注
昨天上午10點半,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3號教學樓406教室,該校2013級營銷與策劃專業的33名學生正在上《高等數學》課。教室里,有一位“大”學生特別引人注目:穿著整齊,坐在前排位置,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時不時還認真地做著筆記。
他叫蘇以彬,43歲,除了是這個專業的大一新生外,他的另一個身份是該校會計電算化專業大一學生蘇曉梅的父親。今年高考,父女倆一起報名考試。最終,兩人一起被地大江城學院會計電算化專業錄取。“我本來是想讀會計電算化專業的,但女兒堅決不想跟我在同一個班。沒辦法,我只好轉到營銷與策劃專業。”蘇以彬很無奈,“孩子長大了,我要尊重她的意見。”
蘇以彬的書包里,裝著一張本學期的課程表,課程大多是公共基礎課。如《高等數學》、《大學英語》、《計算機文化基礎》等。
這些課程能跟上嗎?蘇以彬很自信:“完全沒有問題,我的基礎很好。一走進教室,我就開始認真聽講,其他任何人我都看不到了。”
“男版孟母”追著女兒開餐館
43歲了,為什么還要考大學?
這得從蘇以彬對女兒的管理說起。
1993年,23歲的蘇以彬高中畢業后沒能考上大學,從老家公安來到武漢,在一家餐館學習廚藝。之后成了家,并有了女兒蘇曉梅。
女兒小學一年級在高雄路小學上學,為了方便輔導功課,他在高雄路開了家餐館;女兒小學二年級時,在武漢市青少年宮小學上學,他又將餐館開到了小學附近;五年級時,女兒在一場足球比賽中被東西湖吳家山第三中學女子足球隊教練相中,跳級進入該校上初中,之后又作為體育特長生進入吳家山中學,與之對應的,蘇以彬又將餐館開到中學附近。
父親的“嚴加看管”,讓女兒很惱火。她開始出現厭學、調皮搗蛋的狀況。為了能幫孩子補習,從初中開始,蘇以彬就找來女兒的同步教材,白天自己鉆研,晚上輔導她學習。
女兒高二的時候,蘇以彬回公安老家辦事,結果女兒在武漢逃課,學習成績急速下滑。沒辦法,蘇以彬從公安一中的朋友那里借來高中課本,將孩子帶回家,父女倆一起學習。
今年,女兒在武漢考試,父親在公安參加高考,兩人一起考上了大學。
學校“出手”解決經濟問題
今年9月初,父女倆拿著各自的錄取通知書,到大學報到。
辦完了孩子的入學手術,蘇以彬找到學校相關負責人,說明自己的情況并提出:“我能不能不上課,不交費,自己在家里學習,只來考試?”蘇以彬的理由是:“如果脫產上大學,我和孩子的生活費誰來給呢?我得掙錢啊!”
這個要求當時被學校拒絕,蘇以彬面臨棄學。該校董事長張南紅知道此事后找到蘇以彬,告訴他:“只要你愿意上學,我們會想辦法的,學校絕不會讓一名學生因為沒有錢而失學。”
考慮到他的年齡和大一學生父母的年齡相仿,學校決定讓他擔任兩個會計電算化班的輔導員助理,這樣他每個月可拿到1800元左右的工資;學校還給他一個人安排了一間寢室,第一年免費住。此外,學校為他在食堂找了一間空置的門面,讓他經營自己的餐飲老本行。
記者對話父女大學生
【對話蘇曉梅】
一談到父親,蘇曉梅的眉頭馬上就鎖起來了。“我和爸爸之間的問題,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
“您不知道,他是怎么逼我學習的。”蘇曉梅說,“我記得初一的上學期,他說我在學校睡覺、不上課。放學回家后,便拿著厚厚一沓試卷讓我做,每天晚上做到深夜,甚至半夜2點多,然后凌晨5點多我就得起床練足球。我一個小孩,每天只有3個小時的睡覺時間,白天怎么能不睡覺呢?”
爸爸的逼迫,讓蘇曉梅越來越厭惡學習:“我之所以學不好,一半原因確實是對學習興趣不大,另外一半原因就是想報復他。”
“我有幾次都想跑出去,因為實在受不了了。”蘇曉梅說,可能父親早就預料到會發生此事,提前就和她“約法三章”:“如果你能順利參加高考,考上大學后,我再也不管你了。”
“我就是沖著爸爸的這句承諾,才熬下來的。”蘇曉梅說,后面幾個月,她每天都要在日歷上做記號,畫“倒計時”。“別人的倒計時,都是為了算高考的日子。我的倒計時,是為了算擺脫爸爸的日子。”
上大學后,見父親還是跟著自己。蘇曉梅便和父親擬訂了一份口頭協議:只要我沒做什么傷天害理、違背做人原則的事情,你不要管我了。
為什么要簽這樣的協議?蘇曉梅說:“親情也需要距離,他24小時不離開我,我真的要崩潰了。”
盡管不理解父親,蘇曉梅還是明白父親對自己的愛。“我畢業成家后,還是會像女兒愛父親一樣愛他。我也知道他是為了我好,只是這種方式,我接受不了。”
爸爸答應不再管自己后,蘇曉梅感到一種說不出來的輕松:“我現在才體會到什么是希望,什么叫年輕人的沖動,以前都活在爸爸的陰影下。”
“我和我爸爸之間的事就是一道永遠沒有答案的議論題,我倆是試驗品,就拿出來供大家討論吧。”蘇曉梅說。
【對話蘇以彬】
文的武的都要能勝過她
如今,蘇以彬已經默認了和女兒的協議,決定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不再插手女兒的事情。不過,對于戀愛問題,他仍然堅持必須在18歲以后再談。
在傾聽女兒對自己的“痛訴”時,他時不時還分辯幾句。女兒走后,他又說起了自己的意見。“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對的,如果不這樣,她很可能就上不了大學。”蘇以彬說。
有一段時間,他就發現女兒和一些社會上的小混混在一起,自己馬上出面阻止。“那天她在網吧,我進去就拉著她出來了。”蘇以彬說,他可不怕那些小混混。“為了鎮住女兒,我專門學習了雙截棍。”一邊說,老蘇一邊從床頭拿出雙截棍,以證明自己的話不假。
“孩子從小學習體育,身體素質很好,力氣很大,打架的話,兩個男孩子都不在話下。我要她聽話,首先要在武力上勝過她。盡管很少打她,但至少讓她知道不能和爸爸硬碰硬。”
除了武力,蘇以彬也要在文化上勝過女兒。孩子的教材,他是必須學習的。遇到女兒不懂的問題,他就親自上陣輔導。
“不管我的教育方式怎么樣,但起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上了大學,已經愛學習了,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蘇以彬說,在這之前,女兒可不是這樣的。
看著女兒在學校發展很好,蘇以彬由衷地感到高興。“只要孩子好,我做什么都愿意。”
【專家觀點】
家長[微博]該放手時要放手
“這對父女的經歷是個個例。”昨天,武漢大學[微博]特聘教授尹鄧安說,從父親對女兒的關愛的角度上說,蘇以彬的行為可以理解。但家長應該注意到,孩子的成長是多方面的。除了父母,他還必須學會和同學、老師及周圍人相處,才能健康成長。另外,現在的孩子都崇尚自由,家長的管理方式如果過于粗暴,就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該放手時,家長必須果斷放手。
最后,在孩子面前,家長還要學會適當的“示弱”,不要過于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