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亚洲国产精品_久久精品在线免费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www_在线播放精品

最權威的學校,最專業的機構!
特色專業: 動漫設計 學前教育 計算機 會計金融 影視音樂 建筑工程 廣播電視編導 外語 美術設計 國際貿易 工商管理 廣告學 法律 旅游與酒店管理 汽車工程
全國咨詢服務熱線

08:00-24:00

4007-567-088
2025優秀高校聯合招生,學生/家長可以直接電話咨詢,熱線電話:4007-567-088
首頁 > 熱點資訊

輕薄“三件套”耗資過萬 大學生行頭20年漲百倍

發布時間:2013-08-26 來源:

   上周開始,廣東高校迎來新生入學旺季。在報到通道上,這群率先進入象牙塔的“95后”孩子,行裝較以往輕便,陪伴注冊的家長也鮮見“三代同堂”齊出動,一派青春蓬勃。

  但記者調查發現,一身輕的準大學生們“行頭”卻一點不簡單,各種輕薄的電子產品、銀行卡飽含著“沉甸甸”的超前消費觀。

  相比上世紀90年代初,大學生入學的花費僅百來元,20多年來,大學新生開學消費漲升超過百倍。

  輕薄“三件套”耗資過萬

  手提電腦、手機、銀行卡通稱為“三件套”,有的大學新生的行頭里還有平板電腦、照相機、掌上游戲機等電子產品

  “別動,我先拍個照,發個微信……”上周四,在中山大學東校區,來自廣東江門的大一新生張小亞(化名)手持智能手機,要求同來入學注冊的高中同伴拿起通知書以大學校門為背景進行“擺拍”。

  小亞的行裝并不是特別多,就兩個行李箱、一個背囊和一個斜肩小挎包。她告訴記者,行李箱內主要是秋冬的厚衣服、簡單日用品以及少量的書籍,而背囊里則是手提電腦、平板電腦及各種電子產品的充電器。

  “單是充電器就有5個。”小亞吐了吐舌頭,如數家珍,“手提電腦、手機、iPad、相機、游戲機。”

  長長短短的電線那端連著的是最入時的電子產品以及以過萬元計的金額。

  記者走訪發現,今年入學的新生配有像小亞這樣的行裝并不鮮見。不少新生在論壇、微信的交流中,會把“手提電腦、手機、銀行卡”通稱為“三件套”,有的還會多了平板電腦、照相機、掌上游戲機等電子產品。

  “撇開學費、住宿費,整個費用都要超過2萬元。”來自廣東湛江的王姓家長告訴記者,兒子收到華南理工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后,全家人就開始為他大學校園生活的裝備忙碌起來了。他給記者列了個單子:入學前購買的秋冬衣服約3000元;某品牌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共約1.5萬元;行李箱1200元;配眼鏡、隱形眼鏡及隱形眼鏡藥水約1600元。“生活日用品、床上用品打算到了學校再買。”

  王先生說,20年前他與姐姐一起送外甥女到廣州讀大學,“床鋪臉盆什么的都從家里帶,到了學校再買些簡單的日用品,也就一兩百元”。“20多年下來,相差就有一百倍。”王先生感嘆。

  這是個別,還是共性?有多普遍?

  連日來,記者在已經拉開迎新帷幕的廣州大學城內隨機采訪了30名到不同學校報到或踩點“參觀”的準大一新生。結果,近80%的新生為入學購買的衣服類花銷近2000元;超過90%的同學的手機超過2500元;還有超過70%的學生計劃入學后就購買筆記本電腦,期望價值為4000元左右;而床上用品及日常生活用品方面的支出約1500元左右;旅行箱一般需要500元左右;首月銀行卡內零用錢大多約2000元,共計13500元。加上學費(以平均5000元計算)、住宿費(以平均1500元計算),“開學消費”合共2萬元。

  開支走高也有“隱情”

  新生入學花費20年間翻了百倍,是因為生活水平提高了,還是存在非理性攀比?或是校園內高消費令父母不忍委屈孩子?

  “孩子讀書10多年很辛苦,現在考上大學,給她買些東西是一種補償,也是一種獎勵吧。”林女士和丈夫月收入加起來約1.2萬元,但給今年剛考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女兒置備了3萬多元的“裝備”,從衣服到護膚品,從手機到相機,一應俱全。

  據了解,物質水平的提高與家庭購買力的增強為準大學生入學消費潮的產生提供了條件。

  “家庭收入的增長,同時市場經濟引導下的價值取向的轉變,成為當前消費觀念轉變的內在動因。”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一位學者指出,特別是商家借開學消費潮進行的深度營銷,對家庭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產生影響,這就是所謂的“消費示范效應”,即,當消費者看到某些人因收入水平或消費習慣的變化而購買某類消費品時,盡管自己的收入沒有變化,也可能仿效他人擴大自己的消費開支,或者在收入下降時也不愿減少自己的消費支出。“于是一些經濟條件較一般家庭的消費需求也會超出正常預計水平,從而更加推高整個開學消費潮的‘水漲’。”該學者說。

  記者通過調查還發現,“校園生活指數”20年間的攀升也催生了大一學生錢包內的“銀行卡”數不斷刷新紀錄。

  華南農業大學學生即將升讀大四的李蕓(化名)告訴記者,她入學時在飯堂吃一頓早餐約2元,現在3元;吃一頓便宜的正餐(一葷一素一兩飯)當時約5元,現在大約要7元。“以前一個月伙食大約是500元,現在起碼要700元。”

  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剛念完大一的尹姓男生則告訴記者,他去年報到時帶了2000元現金作為零用錢。“買完簡單生活用品后就只剩下約1000元”,沒想到這1000元連一個月都熬不到,就要從父母給的銀行卡內取錢。

  事實上,“伙食費”僅是當今大學生的部分消費,談戀愛、購買學習資料、“裝身”等支出也在學子們的消費清單中占有不少席位。

  支付寶最新發布的高校生網購行為的統計結果顯示,2012年全國超過55%的在校大學生加入網上“淘寶”大軍。在廣州,高校生網購人均年支出2930元。

  “在象牙塔也不等于‘成仙’啊,整個社會的生活指數在增長,學習要成本,溝通要成本,找實習找工作都要成本,什么都貴。”尹姓男生接受記者采訪時“吐槽”說:“真要只拿著兩三百元,啥都干不了,書也別讀算了。”

  “消費”不等于“浪費”

  家長在孩子入學時無需一次性集中高消費,相反的,可以抓住入學契機,在共同置辦入學裝備時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

  懷揣幾百元是不是就無法入讀大學?

  近日,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發出的入學通知書經網友曝光后瞬間“亮”了。在該通知書內,學校提倡勤儉節約,建議家長提供給孩子的月消費一般為600元,最高不超過800元—1000元。

  600元究竟夠不夠?這個標準是怎么算出來的?

  記者聯系該校時,有老師答復表示,標準主要是根據在校生的消費調查得出的。“應該說絕大多數學生每月消費都在1000元以內,1200元比較個別,我們也調查過,這里的早餐大概3元,中餐、晚餐大概7元,我們認為600元可以基本解決溫飽問題。”

  對于這樣的建議,有不少高校老師拍手叫好。“時代確實在變,即時通訊軟件和產品的投入給學生們的溝通造成了‘成本門檻’,但是不是一定要擁有高檔產品,甚至多款高檔產品?!”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黃桂萍認為,現在有不少大學生在消費時并無節約觀念,大手大腳,毫無節制,攀比之風也較為突出,對家長辛苦賺取的血汗錢并不珍惜。“學校通過這種辦法來給新入學的學生上開學第一課,不僅給學生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而且教會他們學習量入而出、合理消費,幫助他們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盡管有家長認為“600元緊巴得沒法讀書”,但也有家長直言:“夠過日子就可以,高消費的東西讓他自己去賺。”

  “作為父母,我們會滿足他的基本生活,但如果要更高消費的物品或生活方式時,我們希望他能自己想辦法。”廣東某農資公司的副總經理林先生說,今年兒子也即將讀大學,家里雖然經濟尚可,但他希望兒子能“取財有道”,“如何在保持學業水準的情況下,賺取人生第一桶金,告別不勞而獲,成為更優秀的人。”

  暨南大學學生處負責人認為,時代在變遷,子女升學產生的花銷不可避免,日常必需品的范疇也在不斷擴大,相應的“開學消費”水漲船高無可厚非。“但‘消費’不等于‘浪費’。”該負責人建議,新生家長在孩子入學時無需一次性集中高消費,一些電子產品不必過早裝備,而應根據未來就讀的實際情況再作考慮。相反的,抓住入學契機,在共同置辦入學裝備時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儉樸開學,對孩子的成長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高考分數低老師幫你選學校

根據學生的高考分數、意向專業 為您查找適合你的院校列表, 24小時內短信電話發送給你!
  • 距離2023
    高考還有
  • 100

用戶可通過掃描二維碼實現移動客戶端訪問本站!

免費參觀院校申請
  • 參觀學校
  • 姓名
  • 郵寄地址
  • 聯系電話

版權所有:中教未來(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c)2001-2025 rights reserved www.3848080.com 京ICP備14025495號-5

高校特色專業招生咨詢熱線:4007-567-088

高考200分 高考100分 高考落榜 專科學校

根據學生的高考分數、意向專業 為您查找適合你的院校列表, 24小時內短信電話發送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