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落地以來,非學科類培訓市場日漸升溫,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周洪宇建議,從國家層面出臺非學科類分類管理規范,實現常態化監管,加強資金監管和價格監管。
周洪宇調研發現,隨著校外培訓治理工作的深入推進,一些地方出現了非學科類培訓日常監管不到位、部分機構資質不全、培訓人員魚龍混雜、預收費監管不完善以及部分培訓機構肆意漲價、過度營銷,制造社會焦慮等問題。
“目前全國已經有21個省份明確了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的相應主管部門,仍有多個省份沒有明確主管部門;大部門省份未出臺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分類設置標準和審批流程。”為此,周洪宇建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嚴格審批,除對基本的辦學許可證、辦學場所面積、開辦資金、消防許可、師資配備制定嚴格標準外,也要對培訓機構預付費保證金和后續設置專門的銀行托管監管賬戶制定嚴格標準,提高行業準入門檻。
在日常監管上,周洪宇建議從國家層面出臺非學科類分類管理規范,分類厘清教育、文旅、體育、科技等部門的監管事權,推動有關部門加強對體育、文旅、科技等非學科類培訓的日常管理,形成協同管理的合力,實現常態化監管,全面規范校外培訓機構從業人員、招生宣傳、培訓內容、財務收費、安全管理等。
此外,周洪宇建議加強資金監管和價格監管。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全額納入監管范圍。培訓機構應繳納預收費風險保證金,最低額度應該不低于培訓機構收取的所有學員單個收費周期(3個月)的費用總額。學員繳納的學費必須打到監管銀行的指定賬戶,課消三個月后經過申請才能打到機構賬戶。有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培訓機構的價格管理,遏制非學科類培訓市場營銷急速升溫、價格過快上漲,減輕家庭經濟負擔,確保“雙減”政策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