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家正在大力實施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大體相當”,正在構建完善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已經被定位為區別于基礎教育,與基礎教育同等重要的類型教育。但職業教育在人民群眾中的認可度,與職業教育的定位,發展需求還有巨大的差距。主要原因包括,多數中職學校的基本辦學條件較差,特別是相比普通高中差距很大,表現在多數中職學校硬件條件差,辦學經費不足,教師編制少,優秀教師占比少,實習實訓條件差等。一些中職學校的規范辦學,日常規范管理沒做到位,違規實習實訓,嚴重影響職業教育的整體形象。
為此,省政協委員郭春生建議:
1
增加普惠投入,做好資金保障
用好中省資金的杠桿作用,做到培優和普惠并舉,保障和提升一般中職學校基礎辦學條件。充分權衡考慮人口下降和“普職比大體相當”帶來中職學生數量臨時增加的矛盾,各市州,各區縣因地制宜,督促對中職學校的財政撥款到位,加快校園建設和升級,盡快提升中職學校的硬件條件,鼓勵中職學校臨時租借校舍,避免超級大班影響教學,住宿條件不能滿足三年級學生返校參加高考等問題。逐漸將中職學校的基本辦學水平達到當地普通高中的條件,讓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同樣重要落到實處。提升中職學校的實訓條件,對高耗材專業適當補貼,引導中職學校敢于興辦較高成本的專業,避免中職學校同質化。
2
加強政策支持,保障辦學需求
將職業高中和普通高中一起納入本地教育發展的總體規劃布局,新增政策、資金向中職學校傾斜,保障中職學校的辦學需求。盡量增加編制,填補“普職比大體相當”引起的中職教師嚴重缺編問題,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保障教師待遇,滿足師生比的基本要求。鼓勵中職學校的專業設置與當地產業發展規劃相結合,中職學生在當地實習實訓。加強對中職教育的督導,進一步加強對違規辦學的查處,糾正虛假宣傳、買賣生源、違規收費,重招生、輕培養的亂象。
3
加大制度研究,爭取制度突破
學習借鑒山東、江蘇等地的職業教育先進經驗,盡快推出適合我省的制度安排。增加中職教育改革試點,加大制度研究,爭取制度突破,積極改善職業教育的辦學體制(如混合所有制辦學等)、經費投入機制,提升產教融合的水平,給學校更大的自主權,鼓勵和支持中職學校提升“造血”功能(自籌經費能力)。大力推進產教融合“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和相關稅收政策、“雙師型”教師引進、公辦學校教師編制、職業院校績效工資動態調整機制、技術技能人才保障政策、對外開放與合作等體制機制。
(來源:四川致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