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記者從四川省政府辦公廳獲悉,《四川省“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已敲定,即將對外公布。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主旋律",四川將奏響創新驅動、市場引領、集聚發展、重點突破、綠色發展和開放合作的“六重唱”。
在高校及科研機構
探索推行學術休假制度
“探索在高校及科研機構推行學術休假制度,鼓勵科研人員以自主科研成果為核心進行技術創業”成為《規劃》在提升創新能力方面的最大亮點。
據了解,學術休假在發達國家高校已制度化,最常見的是教師可以享有半年的全薪休假,或一年的半薪休假。北京語言大學副校長戚德祥在接受采訪時曾說,學術休假既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教師的職業倦怠感,又可讓教師自由支配這段時間進行研究。近年來,國外一些學者就利用學術休假來國內高校做訪問學者,共同開展研究。
對于這一探索,四川師范大學一位副教授很看好,“高校老師的教學壓力確實很大,幾乎沒有長時間離崗的機會,學術休假可能會給高校的學術創新帶來更多成績。”但他同時也有擔憂,學術休假制度考驗著教師和科研人員的自覺性,“不知道真正施行的成果會怎樣。”
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試點部分院所改制公司
探索實施將部分院所改制為公司試點,建立科研要素向市場流動的機制,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是《規劃》部署的又一行動亮點。有業內人士透露,中科院兩年多前已正式啟動院所改革,“四川院所改制為公司有經驗可循”。
值得一提的是,《規劃》中提到,四川將完善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共享機制,鼓勵地方政府搭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共服務平臺,以及探索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共研究平臺。
向高新區“放權”
建成德綿航空產業集聚區
《規劃》部署了7大項共計31項重大項目,制定創新能力提升、骨干企業培育、市場培育、園區功能提升、軍民融合發展和開放合作6大行動指南。在園區功能提升上,《規劃》放大招,提出“進一步探索賦予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必要的經濟、社會、行政等管理權限和職能,鼓勵高新區依法進行用人、薪酬等方面的改革。”這意味著,四川將向高新區“放權”。
根據《規劃》,未來五年四川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涉獵空軌、虛擬軌道、磁懸浮等綠色人文智能一體化的現代城市軌道交通技術,城際快速動車組、現代有軌電車、重載電力機車、中低速磁懸浮、懸掛式和跨座式單軌及其他新型城市軌道交通等領域,以及真空管道超高速軌道交通前沿技術。
圍繞高端裝備產業,四川布局以成都、德陽、綿陽為主體形成核心發展區,三地聯合建設成德綿航空產業集聚區。以自貢、瀘州、遂寧、樂山、宜賓、達州、眉山、資陽等地為主體形成重點拓展區,輻射帶動全省其他地區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
用目標倒逼發展,《規劃》指出,將我省建成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形成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東北城市群三大新能源汽車應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