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市政協召開2018年市長領銜督辦提案辦理協商會,市交通運輸委、市規劃國土委、市公安局、市軌道辦等提案辦理單位相關負責人就市長領銜督辦的《關于做好交通供給側改革,進一步完善我市交通體系的提案》(含1件主提案和9件子提案)通報辦理情況。
深圳飛往倫敦洲際航線本月底將開通
當天的協商會上,市交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深圳已明確了自身在國家綜合交通運輸格局中的新定位——深圳將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國家鐵路樞紐,國家公路樞紐,沿海主要港口和集裝箱干線港,與香港共建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空樞紐機場,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全球門戶。
基于此定位,市交委開展并完成了《深圳對外通道布局規劃研究》。到2030年,深圳以海港、空港為樞紐,以高鐵、高速公路、內河水運為骨架,連通東西、縱貫南北、銜接國際國內、快捷高效的對外運輸大通道全面形成,高效連通世界主要城市,快速通達國內各中心城市,全面覆蓋周邊地區。
在航空方面,深圳機場將與香港、廣州機場協同發展,建成亞太地區知名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目前,深圳正在加快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第三跑道和航站樓建設,適時推進T4航站樓建設,優化機場地面交通網絡,提供“一票到底”和“行李直掛”的聯運服務。
同時,深圳還著力構建深圳機場國際航線網絡,優化面向東南亞、東北亞地區的國際航線,引導航空公司打造國際及地區中短程航空快線,重點發展全球創新型城市、歐美澳熱點城市及一帶一路節點城市國際航線,本月底深圳將開通深圳飛往倫敦的洲際航線。此外,有關部門正在積極謀劃建設深圳第二機場。
計劃將西麗站和機場東站打造成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在鐵路建設方面,市交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加快推進廣深港高鐵、深茂鐵路、贛深客專、廣汕高鐵建設,研究新增深圳快速直達長三角、湖南、廣西等方向的高鐵線路,爭取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調整。
在優化鐵路樞紐站場布局方面,深圳將構建“三主”(深圳北站、西麗站、深圳站)“三輔”(福田站、深圳東站、深圳坪山站)客運樞紐布局,規劃預留“五主”(深圳北站、西麗站、深圳坪山站、機場東站、深圳站)“四輔”(深圳東站、福田站、平湖站、光明城站)客運樞紐布局。
市軌道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計劃將西麗站和機場東站打造成為大型綜合交通樞紐。該負責人說,西麗樞紐是集國家鐵路、城際軌道、城市軌道等多種交通方式為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為支撐西麗站為國家鐵路主樞紐的定位及贛深、深茂在西麗站的始發終到功能,西麗站需設置配套動車運用所,配套動車所規模約10線檢查庫、40條存車線,占地約62.5公頃。現已明確西麗動車所選址定于塘朗山。下一步,深圳將配合設計單位深化布局方案。
此外,經過多次爭取,中國鐵路總公司已同意將深茂鐵路深圳機場站由機場北站調整至機場東站,定位為中間站。下一步,深圳將繼續爭取將機場東站規模做大,完善功能,具備開行有關方向始發終到列車的條件。未來,深圳計劃把機場東樞紐打造為世界一流的站城一體、空鐵聯運、無縫銜接的綜合交通功能樞紐。
地鐵22號線、25號線、33號線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中
關于深圳軌道交通的規劃,市規土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支持“東進戰略”、提升深圳機場輻射力,為東部地區往返機場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已規劃地鐵33號線為東部至機場快線。地鐵33號線起于機場北(T4)樞紐,經機場東、龍華、李朗、大運、坪山站至坑梓。目前,市規土委已啟動地鐵33號線交通詳細規劃的立項工作,計劃年內正式開展研究。
此外,由于龍華中軸的強勢崛起,需要軌道交通的有力支撐。目前,市規土委已組織開展地鐵22號線交通詳細規劃編制工作,該線路建成后將服務福田保稅區、香蜜湖、梅林關、民治、觀瀾科技園、觀瀾中心、黎光片區,緩解梅林關交通壓力。
關于地鐵25號線交通詳細規劃,市規土委已得到市財委批復立項,計劃年內正式開展研究。該線路建成后將服務羅湖文錦渡、清水河、布吉、坂田、坂雪崗、華為南區、龍華中心、大浪服務基地、石巖片區,可有效加強龍華與羅湖中心聯系,緩解跨關交通壓力。
今年深圳還將新增路內停車泊位10500個
在會上,市交委相關負責人還特別提到一組亮眼的數字,根據高德地圖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阿里云發布的《2017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顯示,深圳擁堵排名大幅下降至第37位,相比去年下降了31位,成功摘掉了“堵城”的帽子,是全國降幅最大的超大、特大城市。
在人口如此密集的特大城市能夠取得這樣的“治堵”成績著實不易,這都要歸功于過去一年深圳在完善道路建設、提升交通軟環境方面做出的種種努力。在交通綜治方面,今年深圳全面開展口岸樞紐、學校、醫院等熱點片區交通改善,推進100個擁堵節點優化改造,保持主干道高峰車速26公里/小時以上;打通斷頭路工作方面,深圳實施了數輪三年行動計劃,去年打通斷頭路51條,今年計劃再打通20條,屆時片區路網將得到進一步完善。
深圳還加大力度整治擁堵節點,通過優化隔離護欄、道路標線、信號指示、掉頭口設置提升通行效率,2018年全市完成不少于100個擁堵節點改善工作(上半年已完成60個)。針對停車難的問題,深圳現共啟動了57個機械式立體停車項目,年底完成20個以上。今年,深圳還將新增路內停車泊位10500個,力爭建成月亮灣等4個公交綜合車場,啟動大田洋等20個公交綜合車場規劃建設,逐步緩解醫院、老舊小區等熱點區域停車難和公交停車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