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諾貝爾獎網站官方消息,2016年諾貝爾獎獲獎者名單自10月3日起陸續公布,吸引了大眾的關注。諾貝爾獎自1901年首次頒發至今,已走過了115年的歷程。
2016諾貝爾獎獲獎情況
2016年10月3日,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6年10月4日,三位美國科學家: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邁克爾·科斯特利茨,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6年10月5日,讓-皮埃爾·索維奇、J.弗雷澤·斯托達特、伯納德·L·費林加,三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2016年10月7日,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獲得2016年諾貝爾和平獎。
2016年10月10日,奧利弗·哈特、本特·霍姆斯特羅姆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據美聯社(9月30日)發自斯德哥爾摩的報道,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表示今年的評選結果將于10月13日公布,比前幾年遲了大概一周。
諾貝爾獎(The Nobel Prize)
諾貝爾獎(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900年創立的。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和醫學、文學、和平五個獎項,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世界上在這些領域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于1901年首次頒發。
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際,捐出大額資金給諾貝爾基金,增設“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1969年首次頒發,人們習慣上稱這個額外的獎項為諾貝爾經濟學獎。
非常受重視的是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本次獎金的一半頒給美國華盛頓大學的David J. Thouless,另一半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F. Duncan M. Haldane與布朗大學的J. Michael Kosterlitz共享,“因其發現物質拓撲相與拓撲相轉變方面的理論工作”。
上圖左一的戴維·索利斯(David J. Thouless),華盛頓大學教授,理論凝聚態物理學家。因KT相變而著稱。現為美國華盛頓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另一位獲獎者鄧肯·霍爾丹(Duncan Haldane),1951年出生于英國倫敦,1978年從英國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目前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教授 ,理論物理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在凝聚態物理理論做出基礎性貢獻,包括分數量子霍爾效應。
第三位獲獎者是邁克爾·科斯特利茨(J. Michael Kosterlitz),現為美國布朗大學物理學教授。
這幾位教授所在的學校都是美國頂尖的大學,下面就來介紹一下這幾所大學:
華盛頓大學
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始建于1861年坐落在美國最適宜居住和工作的城市西雅圖,也是美國太平洋沿岸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是世界著名的頂尖研究型大學。2016美國 U.S.News 全球大學排名第11 ,2016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排名第15 ,2017泰晤士世界大學聲譽排名第29。
自1974年以來,華盛頓大學一直是全美競爭最激烈的聯邦科研經費撥款獲得者之一,科研經費位居全球大學第三。
華盛頓大學設有三個校區:西雅圖主校區,塔科馬校區和貝瑟校區。華盛頓大學采用季度制,每個季度(三個月)一個學期,每年四個學期,暑期也有部分數學生上課。各學季間有一至兩周假期,課程繁重密集,極具挑戰性。
華盛頓大學的醫學、生命科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數學、統計學、教育學、公共關系、社會工作和海洋科學等學科領先世界。
華盛頓大學圖書館擁有750萬冊圖書,館藏量在北美高校圖書館中排名第十二。華盛頓大學擁有19個圖書館。
普林斯頓大學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簡稱普林斯頓,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位于美國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市,是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
截至2015年,共有4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普林斯頓大學工作或學習過,位列世界第14名;而依據泰晤士高等教育統計,普林斯頓在21世紀獲得諾貝爾獎人數位列世界第四。 另有10位世界計算機最高獎圖靈獎得主(世界第六)和14位世界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得主在普林斯頓工作或學習過(世界第四)。
美國獨立戰爭在這里贏得第一次勝利,愛因斯坦在這里度過了他人生中最后的22年時光,它記錄了博弈論大師納什波瀾壯闊的人生經歷,爬滿常春藤的哥特式校園,永不停歇地講述著美麗心靈的故事。它是美國政治家的搖籃,從這里走出了三位美國總統和44位美國州長。
普林斯頓大學提供兩種申請方式,一種是Single-Choice Early Action,此前取消過一段時間,但為了爭取優質生源,和哈佛大學一起于2011年重新開通 Early Action的錄取審理方式,需要于11月1日之前遞交申請表;另一種是Regular Decision Program,需要于1月1日前遞交申請表。
布朗大學
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是一所世界頂尖的私立綜合大學,全美第七古老的大學,聞名遐邇的的常春藤聯盟成員校之一。
布朗大學入學競爭極為激烈,本科生入學率僅為9.5%,是全美錄取難度最高的大學之一。在當今大學人數不斷增長的環境下,布朗大學依舊保持著嚴格的招生制度和極高的入學門檻,師生比約為1:8,堪稱小型頂級私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6,182人,研究生僅1,974人,全職教師736人,但在如此之少的教師隊伍中,就有五位諾貝爾獎得主,還有兩位校友也曾獲得諾貝爾獎。
布朗大學不論是在學術上還是在非學術方面,特別強調和崇尚自由。其本科生課程也因此備受美國高等教育界人士的推崇。在這里,學生都被當作成人平等對待,他們可以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和課程。但是,由于該校是美國學生爭相報考的熱門重點大學,被錄取進校的學生都是成績優異者,因此學生之間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學校共有學生近8000人,其中研究生近1500人。
布朗大學好像與總統的兒女特別有緣,最受他們歡迎:肯尼迪總統的兒子小約翰·肯尼迪,卡特總統的女兒艾美·卡特,哥倫比亞現任總統桑托斯的女兒,María Antonia Santos都在這里度過了他們的大學時光。就連克林頓總統唯一的女兒切爾西,也一度被媒體盛傳要去布朗大學讀書(切爾西在左挑右選之后,終于去了有“西部常春藤”之稱的斯坦福大學)。這反映了布朗大學的知名度,說明它在學術界的地位與其它常春藤大學不相上下。
電影《哈利波特》中的女主角Emma Watson(飾演女主角赫敏)于2009年進入布朗大學學習,英國牛津大學學習英文,于2012年秋季返回布朗繼續學習,今年已本科畢業。
世界各高校諾獎產出率排名(TOP10)
No.1 巴黎高等師范學校(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所在地:法國
諾獎產出率:0.00135/人
巴黎高師成立于法國大革命期間(1794年),是世界上高等師范學校中最古老的一所。它屬于法國教育體系中的大學校(grande école),獨立于公立大學(université)系統之外,是法國最具選拔性和挑戰性的高等教育研究機構,通過嚴格的大學校競考(包括筆試和口試)來錄取新生,每年只錄取200名核心學生(又稱為“高師人”,normaliens,不包括留學生和通過審核材料選拔的“自由聽課生”)。
巴黎高師的教學秉承18世紀啟蒙運動的普世價值和批判精神,文理并重,為法國各領域培養了一批精英研究員、教授、高級公務員、商人及政治領袖。學生要經過4-6年的訓練才能畢業。
至今已培養出13名諾獎得主,其中8名是物理獎;還有11名獲得菲爾茲獎,也是全球獲得該獎人數最多的院校;法國國家科研中心金獎(CNRS Gold Medal)得主中有一半來自該校。
No.2 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所在地:美國
諾獎產出率:0.00067/人
加州理工大學也是全球數一數二的院校之一,偏重理科,尤以工程學和物理學最著名。該校于1891年以職業預備學校起家(仿佛大洋彼岸的南翔),但20世紀初就吸引了一批優秀學者,他們披荊斬棘搞到了錢,建立了裝備精良的實驗室,于1921年正式更名加州理工大學。
它也和巴黎高師一樣小而精悍,錄取的學生中98%的高中成績排名都在前10%,掉出前25%就是路瑟了。而且畢業率卡得比美國其他頂尖高校都要緊,4年畢業率是79%,6年畢業率92%,其中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類專業的畢業率一般高不過70%。
加州理工名下已有34名諾獎得主,包括20名本校校友,14名非校友教授,其中Linus Pauling是史上唯一的兩次獨立獲得該獎的學者;還有1名獲菲爾茲獎,6名獲圖靈獎。
No.3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所在地:美國
諾獎產出率:0.00032/人
有著將近400年校史的哈佛大學是美國最古老的私立研究型大學,也是國人最熟悉的世界名校之一,無論以什么指標排名它都能搶到沙發板凳。它沒有前兩所這么高冷,但錄取率也是全美第2低,2017年只有5.8%。
哈佛也是文理并重的綜合院校,也注重專業之外的通識教育,同時對學術不端有非常嚴厲的懲罰,甚至直接開除。
至今該校出產150余名諾獎得主,在獲獎總人數上全球最高,其中包括74名校友;還有18名菲爾茲獎、13名圖靈獎得主。
No.4 斯沃斯莫爾學院(Swarthmore College)
所在地:美國
諾獎產出率:0.00027/人
斯沃斯莫爾學院是文科院校,在美國的文科院校中排名很靠前,屬“小常青藤”之一。錄取率相比前三所較高,2015年的錄取率為12.5%,其中44%人的高中給出了成績排名,他們一半的成績在前2%。
雖然文科為重,但最受學生歡迎的專業還是工程學,其次是政治、經濟、英語文學、生物、數學、計算機、生物化學等。最具特色的教學項目當屬榮譽課程(Honors Program),由4-8個學生組成研習小組,需完成3篇20-30頁的論文,結課時由外部專家組織筆試和口試。最優秀的學生會獲得“最高榮譽”,其他的則有“高級榮譽”、“榮譽”,當然也有少數掛掉的。這個課程也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參加,是有成績門檻的。
斯沃斯莫爾學院現已培養出5位諾獎得主,其中只有1位經濟學獎,其余是1位物理、1位化學、2位生理與醫學獎。果然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No.5 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
所在地:英國
諾獎產出率:0.00025/人
唯一擠進前10的英國院校。1209年建校,是全球現存的大學中第4古老的,是由一批從牛津出走的學者創建。可想而知,它有著極深厚的學術底蘊。申請該校的學生大多成績都很好,所以學校還要組織面試來萬里挑一,考察原創性思維、創造力等。2015年的錄取率是21%。
Tripos課程是劍橋和牛津獨有的特色,由各學科的課堂講習、督導會組成。督導會每周1-4次,由一位教員帶領1-3位學生,討論課后測試或小論文。理科生還有實驗室作業。
劍橋名下現有90名諾獎得主,其中69名是本校校友。還有8名獲菲爾茲獎。
No.6 巴黎綜合理工學院(École Polytechnique)
所在地:法國
諾獎產出率:0.00025/人
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因其醒目的校徽得了謔稱:X。X校也是法國大學校之一,是巴黎高師的姐妹校,同樣成立于1794年。1804年成為軍事學校,至今仍受國防部監管。它的錄取也和巴黎高師一樣要經過嚴格的筆試和口試,每年招收約400名學生,另有約100名通過材料申請的留學生。
學生需經過4年的訓練,其中包括8個月的兵役(僅法籍學生)和多學科訓練、專業訓練、科研實習等,側重理科,注重培養思考能力。
該校現已培養出3名諾獎得主、3名法國總統和許多工商業精英。
No.7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所在地:美國
諾獎產出率:0.00025/人
麻省理工是1861年隨著美國工業化運動應運而生的理工學院,繼承了歐洲綜合理工大學的模式,注重應用科學和工程學的實驗訓練。傳統上,該校最具名望的學科是物理學和工程學,近幾年生物、經濟、語言和管理學也有所增長。
麻省理工的課程節奏和難度常讓人感到兵慌馬亂,每個學生都要修習一組主干必修課,其中理科生就需要在第一年完成物理、化學、微積分、生物,為接下來的專業課做準備;學習形式包括課堂講授、背誦、每周的問題討論、定期測試等。它的科研也非常活躍,獲得多方資助,其中政府是最大的金主。
至今,該校名下有52名諾獎得主,其中33名是本校校友;另有52名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6名菲爾茲獎,19名圖靈獎。
No.8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所在地:美國
諾獎產出率:0.00021/人
哥大也有近300年校史,最初名為國王學院,幾經變遷,于1896年更名遷址成為現在的哥倫比亞大學,并迅速成長為美國重要的研究機構。它的申請競爭激烈僅次于斯坦福和哈佛。
哥大在各學科都卓著的成績,它還是美國第一個授予醫學博士學位的大學。哥大的教育理念中最強調的一點是實踐,鼓勵師生走出課堂,學以致用。校內有促進學生創業的學生社團,造就了許多年輕創業者。
哥大名下有104名諾獎得主,其中39名為本校校友。除此之外,普利策新聞獎也由芝大評選頒發,獲獎人數也在100以上,僅次于哈佛。
No.9 安默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
所在地:美國
諾獎產出率:0.00019/人
安默斯特是有近200年校史的私立文科院校,但即使在綜合院校的排名中也能搶到前排,2016年福布斯排行榜上位列第12。安默斯特是美國最具選拔性的文科院校,2015年的錄取率是14%,其中86%的學生高中成績在前10%。
安默斯特的選課非常任性,提供38個各文理專業的850門開放課程,不要求必修什么主干課程或根據什么比例選課,學生們甚至可以DIY一個獨特的“跨學科專業”。
安默斯特有5名諾獎得主,其中4名為本校校友。此外還有校友獲得拉斯克獎、普利策獎、葛萊美獎等。
No.10 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
所在地:美國
諾獎產出率:0.00017/人
芝大是成立于1890年的私立研究型大學,除了它本身的學術聲望享譽全球,我們熟悉它可能更多的因為它曾培養出了許多華人精英,如楊振寧、李政道、連戰等。
芝大的學術氛圍比較開放,倡導新的組織、研究、教學理念,被認為是第一所“美式大學”。這種氛圍使芝大成為了許多學術運動的中心,也造就了各學科領域里赫赫有名的“芝加哥學派”,有廣泛的學術影響力。
至今芝大名下有89名諾獎得主,其中31名是本校校友;另有9位獲菲爾茲獎。
調查結果顯示,巴黎高等師范學校(école NormaleSupérieure)居然以0.00135/人的產出率位居榜首,排在其后面的為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Institute ofTechnology),產出率為0.00067/人。這兩所學校的規模均不算大,每年錄取的學生不超過250人。
排名靠前的大學中,多數是私立的,并且有豐厚的資金來源。更驚人的是,有些很小的美國文科院校排名也不錯,例如斯沃斯莫爾學院(SwarthmoreCollege)(第4)和安默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第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