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醫學部(北京協和醫學院)
清華大學醫學部,前身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立于2001年10月25日,后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合作辦學,有時使用“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的名稱。醫學院目前下設兩個系一個中心:基礎醫學系、生物醫學工程系、公共健康研究中心,涵蓋了細胞與分子生物學、免疫學、傳染病學與微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神經科學和公共健康學六大學科。建院15年來,醫學院依托清華大學的整體優勢,緊跟國際前沿,廣聘國內外優秀人才,穩步發展,在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及學科建設等方面取得驕人成績,已經成為培養優秀學生、研究尖端科學和專業社會服務的綜合基地。
北京大學醫學部
北京大學醫學部前身是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創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國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國自己的力量開辦的第一所專門傳授西方醫學的國立學校。2000年4月3日,原北京醫科大學與北京大學正式合并,組建新的北京大學。2000年5月4日,北京醫科大學正式更名為北京大學醫學部。北醫集教學、科研、醫療為一體,以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為主,學科覆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預防醫學、護理學等六大門類,專業齊全,基礎醫學口腔醫學專業實行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分為五年制和八年制兩種。北京大學醫學部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建設的高等學校,是中國最重要的醫學創新研究基地和高級醫藥衛生人才的培養基地之一,擁有3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2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6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7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 ,6個博士后流動站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始建于1927年,原為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是中國創辦的第一所國立大學醫學院。1952年更名為上海第一醫學院。1985年,上海第一醫學院定名為上海醫科大學。2000年,上海醫科大學和復旦大學合并辦學,組建成為新的復旦大學。2011年,新的上海醫學院成立,作為復旦大學黨政的派出機構,根據學校的授權,在大醫口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發展規劃、資源配置、對外交流等方面,行使相對獨立的管理權限。下設4個專業學院、4個科研院所(臨床醫學院處于籌建當中),共在10個本科專業招生,學院有3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22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9個,設有8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中國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是國家級臨床技能實驗示范中心學科組長單位。學院有國家重點學科(三級)16個,上海市重點學科18個,上海高校一流學科9個;“211工程”一期重點學科9個,“211工程”二期重點學科10個;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8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4個。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創辦于1914年,由湖南育群學會與美國耶魯大學雅禮協會聯合創建,是中國第一所中外合辦的醫學院。1996年9月通過立項審核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行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是教育部和衛生部共建的十所部屬綜合性高校醫學院之一、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WFME)與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IIME)在中國同時進行兩個標準試點研究的兩所院校之一、第一批試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五所院校之一。學院有一級學科博士點9個,二級學科博士點62個、碩士點67個、專業學位授權點5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7個。擁有二級國家重點學科9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53個,省級重點學科15個。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是隸屬于華中科技大學的二級學院,是中國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之一,首批教育部、衛生部共建高等學校醫學院之一。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的前身為德國醫師寶隆博士于1907年創建的上海德文醫學堂;1927年,改名為國立同濟大學醫學院;1950年,與武漢大學醫學院合并,定名為中南同濟醫學院;1955年,更名為武漢醫學院;1985年,改名為同濟醫科大學;2000年,與華中理工大學等學校合并,組建成華中科技大學;2000年6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成立并掛牌。學院共設有7個院系,設有13個本科專業,擁有7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68個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國家臨床重點專科55個;截至2013年11月,該院擁有國家重點學科10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5個、湖北省高校優勢學科5個、湖北省高校特色學科3個、湖北省重點學科5個。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是隸屬于中山大學的二級學院,是教育部、衛生部首批共建高校醫學院之一。前身為創辦于1866年立的博濟醫學堂、創辦于1908年春的廣東光華醫學堂以及創辦于1909年春的廣東公醫學堂;1953年、1954年,三校合并,組建華南醫學院;1956年,改名為廣州醫學院;1957年,改名為中山醫學院;1985年,改稱中山醫科大學;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合并為新中山大學,并成立了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學院下設9個系,開設有6個本科專業,共有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二級學科)1個,廣東省重點學科(一級學科)1個,廣東省重點學科(二級學科)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
第二軍醫大學
第二軍醫大學是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訓練管理部直屬的一所為軍隊培養醫學專門人才及衛生管理干部的全國重點醫科大學,是國家“211工程”、軍隊“2110工程”和總后勤部“53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是軍隊3所設置研究生院的單位之一,是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首批開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院校,是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軍隊研究生培養重點建設院校、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外軍醫學留學生培養基地。在滬附屬醫院有上海長海醫院、上海長征醫院、東方肝膽外科醫院、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利醫院。
學校設有醫學、理學、法學、教育學、文學、工學、管理學和軍事學等八個學科門類。擁有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2個,二、三級學科26個,上海市重點學科7個,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學科3個,總后勤部“530工程”重點建設學科5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特種醫學、護理學、公共管理等7個學科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學科建設計劃。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個(二、三級學科8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個(二、三級學科10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7個。
第四軍醫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是一所隸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為軍隊培養高、中層次醫學專門人才的綜合性醫科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全軍“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之一,“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學校有國家重點學科15個,其中基礎醫學被認定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另有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12個,全軍重點建設學科專業領域3個,博士學位一級授權學科11個,碩士學位一級授權學科13個,覆蓋65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77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設有10個博士后流動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