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北京卷物理學科評價研究報告出爐啦。該內容由北京教育考試評價研究中心提供,是考生和教師考試備考的重要資料。
一、總體評價
2016年高考(北京卷)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物理試卷,繼續保持“穩中求新,深化改革”的命題特點。物理試題注重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堅持把能力考核放在首要位置,還在探究能力的考查中突出了對閱讀能力、建模能力、論證能力的考查。試題重視聯系實際,通過適度開放設問,更加充分地考查了考生的思維過程。
北京物理試題引導教學朝著“增強基礎性、綜合性,著重考查考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方向邁進。
由表1可以看出,2016年高考物理試題得分率比2014年和2015年略有上升,符合當前高考的難度要求。
圖1 2016年物理學科考生分數分布曲線圖
由圖1可以看出,2016年高考物理學科考生分數分布曲線呈負偏態,考生分數集中在90分左右。這正是2016年高考物理學科平均分較前兩年有所提高的原因。
二、特點分析
(一)
試題特點
1.注重基礎
2016年物理試題注重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試題中知識點涉及《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北京卷)物理學科考試說明》(以下簡稱“《考試說明》”)中的全部模塊,在既重視知識覆蓋面的同時,又重視對主干知識的考查。
例如:第13題考查原子物理的知識。第14題實際考查關于電磁波和聲波的四個知識點。第15題考查簡諧運動,要求考生將實際的運動與圖像結合起來分析。第17題考查地磁場和地磁場對帶電宇宙射線粒子的作用等問題。第19題考查為使實驗結果更加準確,如何選用實驗器材的問題。第21題考查考生的基本技能,包括打點計時器的正確使用,理解機械能守恒的含義,實驗數據的處理,圖像的處理。第23題考查物理學定義物理量的基本方法、類比的方法等。
2.堅持把對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
堅持將對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是近些年北京物理高考試卷一直堅持的。今年的物理試題對物理學科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實驗能力、應用能力和探究能力都進行了深入考查。在這些能力的基礎上,又突出了對閱讀能力、建模能力、表達能力和聯系實際處理問題能力的考查。
例如,第20題關于霧霾的問題是一個社會熱點問題,也是聯系實際的問題,要求考生能夠建構物理模型,從動力學、運動學的分析到微觀解釋,還涉及了熱學知識的遷移。第23題第(2)、(3)兩問涉及數量級分析方法和類比的分析方法。第24題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探究能力,還包括建構模型、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對考生的能力考查非常全面。
3.注重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科學技術前沿成果
第17題讓考生了解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果,并且對地磁場的有關問題做出分析。第24題聯系科學技術前沿成果,突出考查考生建模能力和探究能力。
4.適度開放設問,體現思維過程
本次試卷適度開放設問,更能體現考生的思維過程。
例如,第21題第(5)問、第23題第(3)問、第24題第(2)問等。
5.對中學教學導向作用明顯
今年物理試題,對中學教學的導向作用十分明顯。
(1)物理教學的育人功能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要關注前沿的科技成果,要關注運用物理學知識解釋發生在考生身邊的現象。
(2)中學物理教學要回歸到物理學習的本質
例如,第23題第(3)問和第24題推導的量很小,但需要考生認真讀懂題目,尋找并明確解決問題的方向。只要方向正確,問題就基本能得到解決。這種命題思路,非常有利于抑制考生見到題后就能“條件反射式”解題的“題海戰術”。
(二)
考生特點
表2表明,在知識組塊中力學和電學組塊分數占比最高,分別占物理總分的43.3%和41.7%,熱學、光學和原子物理部分分別占比5%。按照得分率從高到低的排序是:原子物理0.93、電磁學0.84、光學0.81、熱學0.51、力學0.49。產生這個排序的原因:
第一,力學部分得分率低,與三道題目有關。考查衛星變軌的第18題,得分率為0.62;考查“重力勢”的第23題第(3)問,得分率為0.21;考查“光鑷”的第24題,得分率為0.26。共32分,占力學總分的61.5%。
第23題第(3)問考查的“重力勢”和第24題考查的“光鑷”問題,都是考生平時學習時未曾涉及,需要進行方法遷移才能解決的問題。得分率之低,說明利用方法遷移來解決新情景問題的能力還遠遠不夠。
第二,因為今年將熱學放在選擇題的最后一道,與生活聯系緊密的霧霾問題結合在一起,需要考生利用模型思想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才能解決問題,重點考查探究能力,所以考生表現也不理想。
第三,今年電磁學部分主要承擔了推理能力、應用能力和探究能力中較低層次要求的能力考查,所以電學部分的得分率較高。而光學部分和原子物理部分都只考查了常識問題,考生只要準確理解概念,能區分不同概念之間的差異,進行簡單推理,就能獲得正確答案,所以得分率也比較高。
表3表明,2016年考生在物理學科所要求的五種能力中,理解、推理、實驗和應用能力方面表現較好,而在探究能力方面明顯薄弱。
2016年高考物理試題一大特點是,加大了論證型題目的比例。表4表明,考生對這種“想的多、算的少,要能想、要會想,要能說、要會說”的題目明顯不適應。今年的物理試題給了我們很大的啟迪,希望引起教學一線教師的高度重視。
三、教學建議
(一)回歸教材,加強學生對概念和規律的深入理解
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北京市物理高考在“走大道、求大氣”的追求中,“不刻意考查復雜情景的分析,而重在考查考生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深入理解”,已成為北京特色。在加強對概念和規律的理解方面,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又要關注2016年高考物理試題的導向,克服物理教學中仍存在“重結果,輕過程”、“重解題,輕理解”的現象,改變脫離教材,過分依賴教輔資料教學和復習的情況。
(二)重視實驗,全面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教學內容主要由概念、規律和實驗組成。規范做好演示實驗,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深入分析物理現象的能力;精心組織學生做好分組實驗,全面鍛煉和培養觀察、記錄、分析、概括等綜合實驗能力;指導學生做一些課外實驗,培養實驗興趣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高考物理實驗考查的重點主要放在考生對《考試說明》規定的實驗儀器使用、原理和方法、數據分析和結論獲取方法的理解上;同時又突破原有實驗限制,利用《考試說明》規定實驗的原理、方法和儀器的重新組合,考查一些簡單的設計性實驗來鑒別考生的實驗“遷移”能力和獨立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學生要在掌握理論知識、理解實驗原理的基礎上,認真動手操作實驗,切實提高實驗能力。
(三)關注核心素養,著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2016年北京高考物理試題已經開始關注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在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的態度與責任等方面都有所體現。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科核心素養,著力培養學生的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新等科學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