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經常問我:為什么要學禮儀?學禮儀有什么用?繁忙的工作、家庭的負擔已經壓得人喘不過氣,又不是去做空姐,干嗎還要給自己增加負擔,去學習什么禮儀呢?
在這里,首先要給朋友們講一個我經歷過的小故事。聽過下面的故事,大家開頭的種種疑惑也許就會打消:
有一次,我執行飛行任務,和機組人員排隊穿過候機樓。我們沒有走傳送帶,因為時間尚早,也不想和 其他旅客擠做一團。然而,卻無奈地看到另外一個機組,十幾個人站在傳送帶上,旁邊不規則地放著碩大的旅行箱,他們或左或右地站立在傳送帶上,而身后急于趕 飛機的旅客只能干著急,想借光過去,但顯然人數太多,頗為不便。其實,作為空中乘務員早該知曉行路要靠右側,這一條甚至已被寫進了《乘務員行為規范》,可 是在候機樓的傳送帶上,我卻仍然看到了這令人遺憾的這一幕。
記得著名主持人楊瀾曾說過,展望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她一點都不擔心場館的建設及其他相關準 備工作,令她深感憂慮的卻是國民的禮儀素質,她每一次乘坐電梯時看到的都不是行人集體靠右側站立的情形,人們總是零亂地隨意站立,使想要快速通過的人站在 后面焦急不已卻又無計可施。在國外,乘坐電梯或者走人行橫道,極少看到有人拉手攬腰、勾肩搭背、三三兩兩地站滿整個行走空間,人們總是依右側而行,把左邊 的通道讓給那些有急事的人。
靠右側通行,一個很微小的生活細節,卻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素質和學識。禮儀從來不是生硬的規定所能約束的,管理者也不可能時刻監督,更多的需要個人自覺自愿,將其形成良好的習慣。
如今,“空姐”已成為世界公認的職業端莊禮儀的代表和得體裝扮的象征,世界上許多行業的禮儀都在 向“空姐”看齊。毫無疑問,空姐是多數女性朋友心目中首選的理想職業,盡管航空公司挑選“空姐”有著十分嚴厲苛刻的要求--年輕漂亮、身材苗條、微笑迷 人、伶牙俐齒,并且最好還是未婚。
當空姐們出現在機場時,會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完全可以像女明星一樣勾人眼球:在眾人的目光下,優雅、從容而自信地傾倒眾生。當然,這一切并不是天生得來的,你需要經歷一番艱苦而嚴格的訓練,在訓練中學會最標準的站姿、行走、梳頭及化妝。
很幸運,我經歷了以上諸多的訓練和考驗,如今才能夠將職業和生活中對于禮儀的體會和心得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被尊為“禮儀之邦”。不少經典著述中,有很多關于“禮儀”的精辟闡述。所謂 “禮儀”,分開來講,禮者,禮也,即對待別人的禮節;儀者,式也,即尊重別人的儀式。“禮”與“儀”乃一硬幣之兩面,不可分開。禮在內,儀在外,沒有儀式 的禮,就無以負載不成體統,難以規范、效法和傳承。從一定意義上講,禮是做人之根本,儀是行世之方略。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禮儀的作用就在于:它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讓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更加順暢、簡單。禮儀是我們每個人塑造自我形象的一種能力和藝術,幫助我們變得美麗、優雅,贏得更多人的尊重。
時代呼喚禮儀,行業需要禮儀。尤其在08奧運進入倒計時的日子里,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不 僅關系到自己的形象,也關系到整個國家的形象。現在的禮儀培訓不可謂不多,各個企業也不能說不重視,但是結果卻總是差強人意,歸根結蒂,這是因為我們把禮 儀當成了一門機械的課程,如同深奧的古書一般,生硬牽強的記憶。與其如此,為什么不把“禮儀”當成一壺功夫茶呢?讓我們在細細的品味中,獲得身心的滋潤。
禮儀的效果,取決于你是主動的選擇,還是被動的接受。你其實不需要專門的花時間來學習,禮儀之路說到底始于你內心主動的愿望。
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說過:“世界上最廉價,而且能夠得到最大收益的一種特質就是禮節。”恰當地掌握和運用禮儀,如同給自己戴上一件璀璨、耀眼、華麗的首飾,讓我們在交往中散發迷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