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們人口眾多,各大醫療機構人滿為患,使得看病難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生病了才去醫院,或是大病痊愈后,不得不回家休息,依靠家人或自己進行后續的康復治療,然而因為得不到專業的康復治療,許多人從此落下了殘疾,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這樣的現狀將會得到徹底的改變!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31日表示:“十三五’時期,我們將推動建立中國康復大學,加快康復專業人才培養,讓更多的殘疾人得到康復服務,提高生活質量。”與此同時,還將根據殘疾人的康復需求,各地陸續建立了康復服務中心,但缺少康復人才的問題,制約了相應的發展。
是啊,康復中心好建,專業的康復人才卻難尋。
翻看我國各大院校的專業設置,與康復相關的專業有運動康復與健康、康復治療學是本科設置的專業,其余的康復治療技術、社區康復、戒毒康復、聽力語言康復技術、音樂康復技術、兒童康復、人群康復均為專科專業。
當我們再進一步了解開設院校時,就會發現本科開設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的院校以體育類院校為主,除了天津醫科大學外,其余三所均為體育類院校,他們是北京體育大學、沈陽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但是開設康復治療專業的院校卻不一樣,全國有82所高校開設了此專業,其中不乏同濟大學、中國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等名牌院校,然而由于大多數選擇醫學類專業的考生都希望報考臨床醫學等專業,對于與康復、護理相關的專業,考生和家長的接受度都相對較低,使得報考的人數也就少了很多。
記得有一次,我給一位考生推薦護理專業,當時考生還沒有說話,家長就火了,她說:從小到大,我都沒舍得讓她干一點兒活,你到好,讓我閨女去干伺候人的活兒!要是這樣,她還用上大學嗎?
還有一次,無意中聽到兩個家長在議論什么,仔細一聽才發現,她們在嘲笑一位給孩子填報了北京大學護理專業的家長。她們認為那位家長瘋了,孩子那么好的成績,又上了全國最好的學校,卻要去學最讓人“看不起”的專業。
也許正是因為家長總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這類專業的,使得只有那些考不上本科院校,只能讀大專的考生,才不得不選擇了這類專業,從而也使得我國沒能建立完整的康復學科體系。
就讀這樣的學科,不僅僅需要考生具備學習醫學類專業的性格、能力特質,更需要考生有愛心、社會責任心,愿意去為病人服務、為病人分擔痛苦,這是一個有著大愛的專業~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不得不面對的老齡化問題,大健康、大醫療已經成為了新的社會關注點。“十三五”期間建中國康復大學培養康復專業人才的號角已經吹起,隨著康復學科體系、醫療機構的日漸完善,巨大的人才空缺將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投入其中,因此建議各位正在積極備考的考生和家長,如果有就讀醫學類專業的打算,不妨考慮一些康復類專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