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論文發表和引用情況是測度高校科研水平和影響力的重要指標。從2016年開始,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依據高校論文發表和引用情況對高校不同學科發展布局情況進行分析和評價。以中國主要大學(原211高校)為研究對象,采用各大學在2011-2015年期間發表論文數量和2006-2010、2011-2015年期間引文總量作為源數據,采用波士頓矩陣方法,分析各個大學學科發展布局情況,構建學科發展矩陣。
中信所此次發布的報告參照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等國際一流大學的學科分布情況,并結合我國主要高校的學科發展分布狀態,為我國高校設定了4類學科發展目標:
·世界一流大學:優勢學科數量達到15個以上、傳統學科30個以上、潛力學科50個以上,整體呈現繁榮狀態。以世界一流大學為發展目標,“夯實科技基礎,在重要科技領域躋身世界領先行列。”報告認為:目前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已顯露端倪。
·中國領先大學:優勢學科數量達到5個以上、傳統學科5個以上、潛力學科50個以上。以中國領先大學為目標,致力專業發展,“跟上甚至引領世界科技發展新方向。”
·區域核心大學:潛力學科數量30個以上。以區域核心高校為目標,以基礎研究為主,“力爭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
·學科特色大學:該類大學的傳統學科和潛力學科都集中在該校的特有專業中。該類大學可加大科研投入,發展潛力學科,形成專業特色。
中信所本次發布的報告中詳細給出了原211工程高校四類學科的入選情況,不過比較奇怪的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的優勢學科、傳統學科數、潛力學科數和弱勢學科數均為0。下面是來看看依據論文數據發布的我國主要高校學科發展布局情況(高校僅包含原211工程高校;未區分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和中國石油大學異地辦學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