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公信力的高中生學術能力測試標準,是中國人的心頭之痛。缺失的代價很大:從大學的角度,沒有這樣客觀公信力的標準,只能自己牽頭測試,人力物力投入巨大專業水準確無法保障,就如骨干高速公路缺失,各村自己修的土路,路是有了,刮風下雨可能就癱瘓了;從學生家長的角度,疲于奔命到還罷了,只要有飛機火車汽車的地方,再難中國的家長孩子還是很能吃苦的,即使凌晨的紅眼航班也是一種幸福,畢竟爭取到了機會,但可怕的是各個學校毫無章法的出題思路,雖然實力雄厚者應對可能自如,但大多數畢竟是普通的孩子,第一次拿到發蒙的結果,并不能考出實際水平,哪里說理去?就解決不了兩難了嗎?歐美早就有了解決之法,而且多年運作順利。
SAT,全稱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中文名稱為學術能力評估測試。由美國大學委員會(College Board)主辦,SAT成績是世界各國高中生申請美國名校學習及獎學金的重要參考。SAT在1926年首次出現,從此以后,這個考試的名字有過幾次的變更。SAT考試成績,或和其具有同等效力的ACT 考試(American College Test)成績,在申請美國大部分大學時都是必須提供的。一次考試,多次適用,這就是標準。學校省事學生省勁國家放心,如此好事我們為什么不學習?這種呼聲近幾年日漸強烈,尤其經歷2015、2016年全國人仰馬翻的自招考試,亂象頻出,呼喚中國SAT的聲音更加強烈!
終于,清華領軍的中學生學術能力測試,在千呼萬喚中首秀!雖然第一年為避免系統崩潰,采用了傳統的校薦進行系統運行測試,以優質學生參與沖抵測試水平可能造成的選拔失誤。這個思路是對的,也是對教育公平性的保證!
至于這個測試的結果是否能合理運用在自主招生中,我相信中國人的雙軌并行的經驗總結能力,有奧賽、高中生成績等作為參考,很大程度可以矯正測試選拔帶來的效度問題,而反饋的問題進行分析后,將極大的提高試題庫和測試基準的校正,快速迭代的結果,高水平測試很快就能呼之欲出!
第一次總是艱難的,會備受詬病,會有問題頻出,這是改革的代價,清華作為中國領軍院校,有責任破冰前行,為公信力和專業能力證明!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中國的SAT, 將為高等教育選拔出確具創新潛質和學科特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