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亚洲国产精品_久久精品在线免费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www_在线播放精品

最權威的學校,最專業的機構!
特色專業: 動漫設計 學前教育 計算機 會計金融 影視音樂 建筑工程 廣播電視編導 外語 美術設計 國際貿易 工商管理 廣告學 法律 旅游與酒店管理 汽車工程
全國咨詢服務熱線

08:00-24:00

4007-567-088
2025優秀高校聯合招生,學生/家長可以直接電話咨詢,熱線電話:4007-567-088
首頁 > 高職高專

優質高職怎么建?產學融合是主線!

發布時間:2016-11-14 來源:中國教育報

   

上月底于南昌召開的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共設計了五個主題分論壇。其中一個分論壇的火爆程度,遠超組委會想象,受場地限制和出于安全考慮,組委會在開場時不得不采取了限流措施。這個分論壇的主題就是——“從示范到優質:回顧與展望”。可以說,在高職戰線,當下院校長們最關注的莫過于“優質校建設”這一話題了。論壇找準“痛點”,邀請了高職教育專家、示范(骨干)院校領導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代表,一起回顧示范院校建設歷程,總結經驗成果,探討優質校建設的思路與方法。

從示范到優質,扶優扶強政策延續

2006年至2015年,教育部、財政部啟動實施了“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10年來,項目建設院校在創新體制機制、深化教學改革、提升服務能力、提高辦學質量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成為這一時期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亮點。去年,教育部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提出建設200所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的目標,為高職戰線樹立起改革發展的“新標桿”。

那么,示范校、骨干校和優質校建設到底是怎樣一個關系?有著怎樣一個發展脈絡?

用教育部高職發展處處長林宇的話來說,示范校建設,關鍵是解決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問題,“最顯著的變化是,對高職院校‘本科壓縮餅干’的詬病基本沒有了。”確實,如今這個詞基本成為了歷史,很少再被人提及。

“500個專業,每個專業平均500萬的投入,示范校做了一批重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希望由此形成專業發展標準。”高職研究領域著名專家、中國職教學會副會長、國家示范性高職建設協作委員會副會長馬樹超解讀示范校建設初衷。在談到成效時,他非常認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產學合作教席、北京交通大學教授査建中的總結:逐步成熟的面向職場模式,正在深化的產學合作關系,雙師教學團隊的理念和機制,緊跟市場的觀念和體制,對職場中層人才需求的了解和把握,服務地方和行業企業的意識。

百所示范校建設之后,2010年,教育部和財政部繼續推進,新增建設百所國家骨干高職院校。

全國高職高專校聯會副秘書長童衛軍用了3年時間對骨干校建設進行績效評價,撰寫出40多萬字的評價報告。他認為,骨干校建設重點探索了“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體制機制創新。而正是骨干校的先行先試,倒逼一些地方政府出臺了校企合作、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頂崗實習補貼、兼職教師課時補貼和實訓耗材補貼等配套政策,使骨干校的創新經驗上升為制度化成果,整體優化了高職的發展環境,提升了產教融合的契合度。

在他的報告中,骨干校在教學成果獎、資源庫建設、技能大賽、生源質量、就業質量等教育教學改革等人才培養等關鍵指標上,都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比如,《2016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發布了高職院校“服務貢獻50強”,其中25所是國家骨干院校,顯示了骨干院校在服務區域行業企業方面的獨特貢獻。“橫向技術服務到款額”,骨干校平均值是全國高職院校平均值的3.2倍。

“示范校建設重點抓的是工學結合的專業建設,骨干校建設重點抓的是校企合作的體制機制創新,而優質高職建設則重點抓產教融合的院校整體質量提升。”馬樹超為示范校、骨干校和優質校建設理清邏輯關系。

林宇對此表示贊同,并進一步闡釋:“工學結合是在教學層面,校企合作是在辦學層面,而產教融合則是在管理層面。”為何要啟動優質校建設,林宇認為,主要基于三種考慮:一是延續扶優扶強的政策,對于建設基礎好、改革意識領先的院校重點投入,率先突破。二是傳遞不進則退的壓力,示范校、骨干校不是永遠貼上標簽,優質校建設不是其他學校就沒有機會。三是起到舉旗的作用,可以凝聚人心。國家提出建設“雙一流”大學,優質校建設就是高職院校“雙一流”。

優質校怎么建,產教融合是主線

“在優質校建設中,必須體現國家的新要求。”馬樹超指出,國家在“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要求“推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推動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與生產實踐對接。”因此,要把產教融合作為優質校建設的主線。

對于優質校要實現的目標,馬樹超概括為六個方面:辦學定位準確、專業特色鮮明、社會服務能力強、綜合辦學水平領先、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契合度高、行業優勢突出。“要實現這六個方面,產教融合是必備前提。”因此,馬樹超希望高職院校以產教融合為建設主線,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技術創新服務能力,培養杰出技術技能人才,增強專業教師和畢業生在行業企業的影響力,提升學校對產業發展的貢獻度,爭創國際先進水平。

“優質校建設有沒有標準?我認為有,要堅持這四點。”林宇提出,一要堅持工學結合培養人才,深化促進校企合作體制機制改革,“教育部正在推行的現代學徒制試點正是推動校企合作制度化的有效手段”。二要堅持圍繞專業建設,調整結構、改善條件、提振師資,提高專業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專業辦得好壞,決定了學校的特色和質量”。三要堅持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要在教學信息化方面下大力氣,不僅是資源信息化,關鍵是在教學過程、教學組織、教學考核上把信息化手段用起來”。四是堅持開放辦學,加強技術技能積累,“擴大對外合作,提高國際影響力和推動經濟發展能力,提高社會服務附加值。”林宇強調,這四點不僅優質校建設要遵循,也是所有高職院校發展都要遵循的。

湖南省2015年啟動了卓越高職院校建設計劃,可以算是優質高職院校建設的“地方版”。湖南計劃立項建設20所左右卓越高職院校,目前已立項15所。在2015年立項的8所卓越高職院校中,有4所原國家示范、骨干院校沒能入選,而有3所非國家示范、骨干院校成功立項,湖南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就是3所院校之一。院長朱厚望在論壇上介紹,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長沙航院校立足軍隊航空修理,緊貼軍隊士官培養,拓展中航工業制造、民用和通用航空,面向航空維修、航空制造、航空服務與管理,打造航空特色專業品牌,形成了準確的辦學定位、清晰的發展思路和科學的發展模式。而對接航空產業,打造一流特色航空專業群,也帶動了學院一流教師團隊的建設和治理能力的提高,學院整體辦學實力得到很大提升。

后示范優質校建設,仍需財政有效支持

在國家示范校建設中,中央財政對于示范校的500個專業,給予了每個專業500萬元的支持;在國家骨干校建設中,中央財政投入了20億元。與示范校、骨干校建設不同的是,截至目前,優質校建設并未從中央財政獲得支持,由此,一些省份處于觀望之中。

同樣沒有落地的還有高職創新發展行動計劃中的其他一些工作。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王揚南在會上介紹,行動計劃發布后,一些省份積極主動承接各項建設任務,項目投入經費達到200多個億。截至目前,有13個省印發了省一級的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所列81個項目,由省牽頭落實參與的有71項,行動計劃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取決于省級政府。”王揚南強調。

對于這種狀況,林宇感到有些著急。他在會上表示,雖然當前優質校建設是由地方先行投入,但教育部也在爭取國家層面能加大投入。“地方優先支持建設的優質校理所當然會成為國家優質校的候選學校。如果中央財政有投入,現在就是后續項目的起點。希望地方不要再等、不要再看,抓緊啟動這項工作。”林宇說得很直白。

據了解,高職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強化了績效考核,教育部為此制定了一些細化指標并每年采集。三年建設期滿后,每個項目要有績效報告,各地任務和項目實際完成情況將作為中央財政改革績效獎懲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驗收的重要依據。

童衛軍在編制骨干校績效評價報告時發現,2015年只有54所骨干校生均撥款達到 12000元以上,比驗收時減少了13所。其中地市級政府主辦的骨干校有13所達到12000元以上,較驗收時減少了7所,因此地方政府還需要繼續努力。他深切感到,只有“中央財政給力、地方財政努力、行業企業發力、骨干院校出力”,才能形成推動高職教育發展的合力。“專項資金引導改革發展是市場配置資源過程中政府引導作用的重要體現,也是市場經濟國家政府調控的重要手段。”因此他建議,中央財政的專項引導資金能夠和財政轉移支付并行,這樣更有利高職院校堅持“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爭創“世界水準、中國特色”的優質高職院校。(翟帆)

本文來源:中國教育報

高考分數低老師幫你選學校

根據學生的高考分數、意向專業 為您查找適合你的院校列表, 24小時內短信電話發送給你!
  • 距離2023
    高考還有
  • 100

用戶可通過掃描二維碼實現移動客戶端訪問本站!

免費參觀院校申請
  • 參觀學校
  • 姓名
  • 郵寄地址
  • 聯系電話

版權所有:中教未來(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c)2001-2025 rights reserved www.3848080.com 京ICP備14025495號-5

高校特色專業招生咨詢熱線:4007-567-088

高考200分 高考100分 高考落榜 專科學校

根據學生的高考分數、意向專業 為您查找適合你的院校列表, 24小時內短信電話發送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