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今天,我們應當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自覺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
中國歷史上曾經是自 然經濟,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封建統治,缺乏產生以市場經濟為研究對象的現代經濟學的基礎,并因此而沒有產生現代經濟學,經濟學知識是國民知識結構中的“短 邊”。這樣的“短邊”顯然不能適應我國經濟改革發展爬溝過坎的復雜形勢,也不利于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偉大歷史任務。當代青年通過對經濟學說 的學習了解,開闊視野,才能拉長自己知識結構的短邊。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義平的《經濟學百年——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出發的選擇和評介》是一本了解百年來經濟學說的好書。
該書具有鮮明的特點:首先是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現實針對性。能把經濟理論史講得栩栩如生,鮮活生動,十分不易。作者給自己確定的原則是“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出 發的選擇和評介”,這是作者在浩瀚的經濟理論中選擇評介對象的原則。為此,作者評介了亞當·斯密的市場經濟理論,凱恩斯關于政府干預的經濟理論,以及企業理論、經濟發展理論,和新制度經濟學中的改革理論,等等。影響我們時代經濟發展的理論,該書幾乎都有評介。
其次,評介對象的選擇具有經典性。李義平教授在該書的封底寫道:“百年來經濟學前赴后繼,孜孜以求,記錄、總結、預測了經濟發展的過程 和趨勢,研究了經濟體制選擇,揭示了經濟規律,是人類共同的、寶貴的精神財富。”“經典的魅力在于高瞻遠矚,普遍適用,歷經滄桑和永放光芒,本書在評介對 象的選擇上嚴格遵循這一原則。”書中所介紹和評介的馬克思的《資本論》、亞當·斯密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 論》、李斯特的《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庇古的《福利經濟學》等,無一不是經典。
第三,角度新穎,填補了一個空 白。現在大學開設的西方經濟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但這門課程只是對成熟市場經濟體制和運行的理論概括,更多的是一種“技術”層面的東西,人們已經很難 從中看出其中閃現著智慧的、作為經濟學靈魂的思想性的東西的發展過程和發展軌跡。而對于一個正在步入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家,更需要的是閃爍著智慧光芒的思 想性的東西。正因如此,很多大學因此書而開設了學生通識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