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政出臺,一石激起千層浪。新高考怎么考,有哪些新變化?考生如何實現專業如愿升入高校?考生和家長提出了眾多困惑,高校也面臨著不少新任務和新要求。就此,記者走訪了臺州學院和臺州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工作的負責人。
亮點——
考生迎來高考減壓與專業如愿多重利好
“過去,普高生每年約40%左右的考生被志愿學校第一專業錄取,45%左右的考生被志愿學校第二至第六專業錄取,剩下15%左右的考生被調劑至未填報的專業。”志愿沖好學校則專業難如愿、填一般院校又不心甘的矛盾,一直困惑著廣大上線考生。
“許多考生為了進入心儀的高校,不得不就讀不感興趣或不適合自己的專業,因為專業不服從,分數有限被退檔幾率太高;選擇名氣大的學校優先于選擇合適的專業,也是一直以來考生填報志愿的誤區。”臺州職業技術學院對外聯絡部部長陳維認為,填報志愿“專業+學校”是本次改革一大亮點,人職匹配有利成長成才。
高考新案,統一高考科目實行“3+3”,前3為語數外,后3是7選3,即由考生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7門高中學考科目中,自主選擇3門作為高考科目;語數安排在每年6月一次性統考,自選3科目可在每年4月和10月選考,外語考一次在6月、另一次可自選4月或10月;外語和自選3科目,可考兩次、成績兩年有效。中職生的單獨考試,外語不再做統一要求,專業技能考試考生可選擇2個類別報考,同樣實行可兩次考試且成績兩年有效。這樣做,以往一考定終身不復存在。
而且在新案中,普高生有3種升學模式可選擇,壓力大大減輕。試點方案共有4種招考模式,普高考生可通過統一高考招生、提前招生、三位一體3種升學模式招生進入高校;中職學生則可通過提前招生和單獨考試2種升學模式招生進入高校。陳維認為,考生高考的壓力是減輕了,但對自己職業性向的認知與選擇、多種招考模式的選擇與考試時間安排,則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考的‘指揮棒’不動,素質教育就無法推進。”陳維認為,中小學應對教學方法和傳統的排課排班體系作出適應性調慮,高中段要加強學生職業生涯指導,甚至可前置到初中。“這套方案從內容看,是一次完善性改革,而非顛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