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司法部以及全國普法辦印發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提出要建立健全科學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評價機制,將必要的法律常識納入不同階段學生學業評價范疇,在中、高考中適當增加法治知識內容。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生。今日就有媒體報道,遼寧醫藥化工職業技術學校的一名女孩因拒絕和室友一起嗑藥,而遭到同寢室的4名女同學輪流施暴。
對此,《大綱》分學段給出了法治教學的內容與要求,例如小學階段,《大綱》提出著重普及憲法常識,養成守法意識和行為習慣,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邊的法,培育學生的國家觀念、規則意識、誠信觀念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高中教育階段,要使學生較為全面地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制度以及法律常識,強化守法意識,增強法治觀念。
不但要學還要“考”,《大綱》提出,要建立健全科學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評價機制。將必要的法律常識納入不同階段學生學業評價范疇,在中、高考中適當增加法治知識內容,將法治素養作為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政法大學青少年犯罪與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藝軍表示,文件的出臺肯定與目前存在的校園暴力情況有關。他認為,青少年應該從小培養其規則意識,比如活動里的規則、公共場合人與人的關系等,讓青少年在交往中更尊重對方,這比普法更重要。